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回味宋朝 : 晓风残月
0.00     定价 ¥ 29.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802233829
  • 作      者:
    若木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纵观风云变幻,感受时世变迁。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王安石
展开
内容介绍
  宋朝是一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时代。它在经济、文化、科技上都创造了光辉的成就,现代学者普遍认为,两宋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则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连现在的余秋雨都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可见宋朝的魅力。
  宋代的历史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共历时320年。北宋从公元960年至公元1126年,建都于开封,历时167年。南宋的历史从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建都于杭州。公元1279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背着帝昺投海,南宋正式灭亡,历时153年。
  宋代的科技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在宋代产生的,宋代还是中国天文学和数学等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房屋、桥梁等建筑艺术更是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都高速发展的时候,为什么宋代还是会积弱积贫,以致被迫放弃广大的中原地区而迁至江南,并最终被蒙古铁骑所灭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宋代这段历史才能够做出解答。
  回味历史,以史为鉴,更好地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仁厚的仁宗皇帝
  宋真宗死后,仁宗即位,这位仁宗皇帝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却也算得上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作为一个守成之君,仁宗恪守祖宗法度,他的武功谋略不及太祖、太宗,在与西夏的长期对峙中没有出色的表现,军事上处于弱势地位。然而,仁宗性情温厚,知人善任,为了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仁宗在位时期,朝廷上出现了一大批名臣。
  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即位时还年幼,由养母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死后,仁宗才得以亲政。
  虽然贵为皇帝,仁宗的饮食起居却都非常简朴,他平时就常穿着旧衣裳,宫中的陈设也很多年都不更换。有些大臣实在看不过去了,劝皇上弄些新的东西摆在宫中。仁宗说:“宫中所用的钱都是百姓膏血,哪能够轻易浪费。”
  有一天早上起来,仁宗对亲信的太监说,昨天夜里饿了,睡不着,想吃烤羊腿,给我烤点儿来吃。那太监笑着说:“皇上为什么昨晚不召我来办这件事呢?”仁宗道:“宫里想要什么东西,下面就会形成惯例,假如晚上让你去办,以后大家知道我晚上喜欢吃烤羊,必定每晚都要预备,那得要杀多少羊啊,太过劳民伤财了。”左右近臣听了,无不为之感动。
  又有一天,皇上见餐桌上有时鲜的蛤蜊,非常好吃,就高兴地对手下说:“今天的这道菜很不错啊。从哪儿来的?多少钱一斤啊?”手下见皇帝吃得高兴,心里也非常兴奋,就回道:“这是海边送来的呢。一次送来二十八枚,每枚值千钱。”仁宗一听就不高兴了,说:“我常告诫你们不要侈靡,我现在动一下筷子就得花那么多钱,实在是吃不下去了。”
  皇帝没有几个不好色的,仁宗也不例外,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皇帝而过度放纵。有个叫王德的大臣把一名美女送给皇上,仁宗很是受用。但很快就有大臣来劝谏了,这个人就是前朝宰相王旦的儿子王素,他恳请皇上应以国事为重,不要贪恋女色。仁宗皱着眉头听着,虽然很舍不得,最后还是咬着牙同意了送该女出宫。王素看皇上为难的样子,就顺势说道:“皇上知错也就是了,既然这名女子已经进宫,过几天再送出去也为时不晚。”一听这话,仁宗竟然流下眼泪,说:“我虽是帝王,人情也是和大家一样的,她留在我身边待久了,与我有了感情,我怎么舍得赶她走啊。”
  仁宗善于纳谏。名传千古的包青天包拯就是仁宗的臣下,在他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经常犯颜直谏,有时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的脸上。但仁宗并不生气,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是接受了他的建议。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要拿掉三司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太过平庸了。这个张尧佐是仁宗宠妃张氏的伯父,仁宗就有点为难。最后他想了个变通的办法,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没想到包拯还是不同意。仁宗有些生气,说:“你不要再说这个张尧佐了!节度使只是个粗官,你争这个干什么?”包拯的回答非常不客气:“节度使是太祖、太宗都曾经做过的官职,哪能说是粗官。”最终,这个张尧佐还是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后宫,对张贵妃说:“你呀,只知道节度使节度使,你怎么不知道那个包拯是御史啊?”
  仁宗一朝不仅出现了包拯,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而仁宗庆历初年由范仲淹主持实施的“庆历新政”更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导。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也生活在仁宗时代。柳词人好不容易通过了考试,但仁宗却认为他不适合做官,御笔批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个柳永顺势说自己是“奉旨填词”,以此讥讽仁宗。柳永并没有因此被杀头,后来,柳永不再生仁宗的气,还大唱“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意为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仪仗,瞻仰到宋仁宗的风采)这样歌功颂德的词句。
  关于仁宗的身世,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狸猫换太子”,说李氏和刘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工于心计的刘妃就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并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李妃所生男婴历经波折终于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终于得知真相,并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刘太后则畏罪上吊死了。
  事实上,仁宗确实是李氏所生。这个李氏,本是刘妃的侍女,因为庄重寡言被真宗看中,从而选为嫔妃。真宗的后妃们曾经为他生过5个男孩,都先后夭折了,为此真宗忧心如焚。李氏有身孕,真宗自然是非常高兴,而李氏后来也的确产下一个男婴。真宗中年得子,当然是喜出望外。不过,这个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在真宗的默许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刘氏抱养,当成是自己的儿子。生母李氏惧怕刘后的权势,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夺去也不敢流露出半点不满,生怕给自己和亲生儿子带来灾难。
  乾兴元年,13岁的仁宗即位,刘氏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实际上在真宗晚年,刘皇后就已经基本上控制了朝政,宰相丁谓等人对她也是俯耳听命,真宗留下遗诏,要“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相当于让刘后掌握了最高权力。
  刘太后在后宫及朝廷内外都能一手遮天,在养母的权力阴影下一天天长大的仁宗,直到刘太后去世,都一直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就是先皇嫔妃中的李顺容。明道二年,刘太后病逝,仁宗刚刚亲政,这个秘密就逐渐被公开了。向仁宗诉说身世的极有可能是后宫中的杨太妃,她自仁宗幼年时期便一直照料他的饮食起居,仁宗对她极有感情,在宫中称刘后为大娘娘,称杨太妃为小娘娘。杨太妃心底下与刘太后有些不合,但刘太后在世时,她也不敢直说,而刘太后的去世,使朝中政治形势发生逆转,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才敢告诉仁宗真相。
  此时,生母李氏已在明道元年时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仁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其震惊可想而知。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和愤怒,一面亲自乘坐牛车赶赴安放李妃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后的住宅,因为他担心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被人害死的,想调查清楚再做处理。仁宗下令打开棺木查验真相。当棺木打开,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非常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仁宗这才放下心来,下令撤去包围刘宅的士兵,又到刘太后遗像前焚香,说:“从今以后,大娘娘平生不会被冤枉了。”
  其实,李氏死后是由刘太后下令厚葬的,还将她追封为宸妃,怕的就是万一将来仁宗知道真相后,也可以保全刘氏一门的性命。虽然生母已经厚葬,但却无法冲淡仁宗对李氏的愧疚,他决定给自己的母亲生前没能得到的名分。经过与大臣商议,最终,将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庙之中,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和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
  点评
  真宗在位时,宋朝已经建国30多年,太祖皇帝创下的祖宗之法开始露出弊端。
  扬州知州王禹俑就曾上书真宗直言冗兵、冗官及进士取人太多的危害。真宗即位半年后,从鲁西到西安沿黄河两岸的饥民、士兵发动了10多次暴动,可见到真宗时,宋朝社会矛盾开始激化。真宗在前期还有志于改革弊政,让十五路转运使轮流返京述职,详尽报告他们在任期间兴利除弊的成绩,并授权他们考察地方官员实际能力,以此决定其升免。他还派遣朝廷使者到各地决狱,访民疾苦,并不时下诏减免地方赋税、钱粮。
  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岁币成为国家的负担,而为掩盖澶渊之盟的屈辱进行的天书封禅,更是耗财无数。但真宗毕竟还算不上过于昏庸,此时的宋朝,仍算得上是国力强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赵匡胤开创大宋基业
都点检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内平叛乱,外拓疆域
李后主亡国
宋太祖的“祖宗家法”

第二章  宋太宗守内虚外
太宗登基之谜
没有完成的统一事业
杨家将一门忠义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寇准:刚正不阿的宰相

第三章  用银绢换来的和平岁月
澶渊之盟
真宗的造神运动
仁厚的仁宗皇帝

第四章  维新派的强国之梦
先天下之忧而忧
王安石变法

第五章  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
王小波“均贫富”
方腊起义

第六章  北宋朝廷倾覆
大太监童贯
李纲抗敌
靖康之祸

第七章  南宋军民抗击外侮
宋室南迁
出师未捷身先死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第八章  偏安江南的朝廷
钟相、杨么起义
坐在太师椅上的奸贼
钻进钱眼里的张俊
皇帝让给儿子做
史弥远专权

第九章  宋室覆亡
贾似道误国
孤儿寡母失国
留取丹心照汗青

附录一  蔚为大观的词文化
柳永:市井新声
苏轼:铜板琵琶,千古风流
秦观:婉约的居士
周邦彦:大晟词人
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陆游:小太白
辛弃疾:呼唤英雄
散文的第二次中兴

附录二  宋代的科技与建筑
三大发明与科技新成就
宋代的建筑
附录三  宋朝历代皇帝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