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号还是由太空港的工作小组拖往发射场。兄弟俩本打算租辆拖车自己来拖,他们说这样能省一半价钱,省下的钱可以用来支付爸爸要求的货运费。
“你们买保险了吗?”他们的父亲问道。
“嗯,没。”波吕克斯回答说。
“我们自己来承担风险。”卡斯托尔补充说,“毕竟,船上也有我们的投资,可以用作抵押。”但罗杰.斯通没被说服。毫无疑问,他宁可让有保证的专业人员做这种有风险的工作。停在地面上的飞船就像沙滩上搁浅的鲸鱼一样笨重而无助。飞船的尾部着地,船头直指天空,船上的陀螺仪没有启动。它现在就依靠斜撑在三个侧面的支架,晃晃悠悠地保持着平衡。要把飞船拖走,就要把支架抬离地面,这时的飞船很容易倒下来,一不当心就会把船弄坏。
“滚石”号要穿过山丘间的通道才能到达十六公里外的太空港。首先要把飞船吊起,使飞船尾翼离地一米左右。然后会有辆平板车开到飞船下方,把飞船放在车上固定好。二级工作人员负责开车。一级工作人员则在拖车的控制室里负责维持飞船平稳。他要一边观察水平仪,一边用头盔里的通讯器和同伴联系。飞船每片尾翼下都垫了一个液压囊。在运输途中,如果飞船有任何轻微的倾斜,一级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根操纵杆调整液压囊的高低,来保持飞船的垂直和平衡。
双胞胎就跟在那个一级工作人员身后。“看起来很简单。”当对方调试液压囊时,波吕克斯评论说。这会儿,飞船的支架尚未抬起。
“是很简单。”那个工作人员答道,“只要你能猜透这个老姑娘的心事,和她对着干——要先下手为强。好了,都出去吧,我们要起程了。”
“哦,先生。”卡斯托尔说,“我们想看看是怎么操作的。我们保证不会打扰你,一定安安静静地待着。”
“就算你们把自己绑起来也不行——你们只要动一下眉毛,捣出点乱子,我就得降半级职称。”
“噢,看在老天分上!”波吕克斯抱怨说,“你当这是谁的飞船啊?”
“我的,至少在这段时间里。”那人平静地回答道,“现在你们俩是要自己爬下去,还是要我把你们从梯子上踹下去?”
双胞胎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乖乖地、敏捷地爬了下去。“滚石”号在外太空能以流星般的速度前进,现在却只能以每小时三公里的速度被慢吞吞地拖往太空港。几乎花上了一个地球工作日的时间才把它拖到目的地。这期间遇到了一次轻微的月震。那时真的很糟糕,飞船开始晃动起来,幸好一级工作人员已经对液压囊作了调整。只见二号支架抖动了一下,飞船很快稳定住,拖车继续平稳地前进。
目睹了这一切后,波吕克斯不禁想起以前的“三一年大月震”中,曾经有九艘飞船被震倒了。他很庆幸没有自己来拖。显然,这项工作需要很高超的技术,就像吹玻璃或者手工敲打燧石制作箭头之类的工作一样难。
地球比月球重八十倍,在地球强大的潮汐力作用下,月球会产生轻微的震动,并不剧烈。“滚石”号最终平稳地安放在了太空港东边的一座发射平台上。它尾部的喷射口向下固定在防喷溅挡板中。燃料、水和食物都送上了船,“滚石“号随时准备出发——前往任何地方。一个成年人一天平均需要大约一点五公斤的食物,一点八公斤的水(用来喝,不是用来洗澡)和十五公斤的空气。如果按照最节省燃料的轨道飞行,从月球到火星需要三十七周。把杂七杂八的项目加起来一算,这次旅行斯通一家七口需要三万五千多公斤的补给品,差不多一星期要消耗一吨的量。幸亏事实比数字结果要好,否则带上这么重的东西,他们根本飞不起来。因为飞船上的空气和水经过适当的净化,可以无限次地循环使用,就和它们在行星上循环一样。地球上,上万亿动物在上亿年间都呼吸着相同的空气,喝着相同的水,而地球上的空气依旧新鲜,河流依旧奔腾不息。阳光把地球表面的海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形成云,云又变成清甜的雨水落下来。地球上布满了青翠的山脉和碧绿的平原,上面生长的植物吸收了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成碳水化合物,释放出新鲜的氧气。
飞船上的设备也是以同样的原理循环利用空气和水。
水是蒸馏产生的,飞船外的真空使低温低压蒸馏法既便宜又简单。所以说,水不是问题——或者应该说,缺水不是问题。窍门就是节约、节约、再节约,因为人类的新陈代谢——“燃烧”食物中的氢——会制造出很多副产品,水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
海因莱因不仅是美国科幻小说家中的翘楚,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幻作家。直至今日。他依然是美国科幻小说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史蒂芬·金
如果没有海因莱因,今天的科幻小说可能是另一副模样。
——美国著名科幻评论家 詹姆斯·冈恩
雄辩、充满激情、对科技的描绘富于创见性。海因莱因重新塑造了科幻小说,为以后的每一个科幻作家指明了方向……他是继H·G·威尔斯之后最伟大的科幻作家。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西尔弗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