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可能是人们最常提及的维生素了。它是白色有酸味的物质,由 于它具有防治坏血病的功效,又被称为抗坏血酸。所谓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全身性出血的一种疾病,典型的 成人坏血病表现为困倦,易疲劳,皮肤干燥,毛囊角化,毛囊周围出血,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皮下出血,出现紫斑,肌肉关节疼痛。严重者可能出 现内脏出血,有血尿、黑便,甚至死亡。在早期的人类航海史上,曾发生过多起因维生素C缺乏而失败的惨痛教 训。随着人们对于维生素C功效的了解,近年来典型的坏血病已很罕见。只 有非典型的潜伏性坏血病,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容易困倦、疲劳、牙龈出 血。人类由于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酶,因此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C在消 化道中可以全部被吸收,但当摄人量过大超过100毫克以上,则吸收率下降 ,未被吸收的维生素C由尿液排出。抗坏血酸主要功能是对酶系统的保护、 调节、促进催化的作用,同时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在体内防止过氧化作用 ,对于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维生素C在体内还能协助铁、钙的吸收,以 及叶酸的利用。此外维生素C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维生素C是人体需要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成人每日供给60毫克,能够 满足生理需要。含维生素C最多的食物是新鲜蔬菜和水果。青菜、韭菜、雪 里红、菠菜、芹菜、花椰菜、柿椒等绿色蔬菜以及柑橘、山楂等水果都含 有较高的维生素C。红枣、酸枣、苋菜、猕猴桃、沙棘等含量更高,有的甚 至100克中含量超过100毫克以上。维生素B1与“脚气病”维生素B。又叫硫胺素或抗神经炎因子,人体每天摄人1~2毫克就能满 足需要,但如果供给不足将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麻烦,最严重的表现是 “脚气病”。这种疾病与百姓常见的“脚气”或“脚癣”是完全不同的两 种疾病,这种由于维生素B。供给不足所引起的缺乏病,比“脚气”可严重 多了。成人患脚气病首先出现体弱、易疲倦,然后表现为头痛、失眠、眩 晕、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此时如果不补充维生素B1,就可能继续 发展为两种类型的脚气病。干性脚气病表现为肢端麻痹或功能障碍等多发 性神经炎症状;湿性脚气病主要表现为心衰、肺水肿等症状。维生素B1的食物来源非常丰富,粮谷类、薯类、豆类、酵母、硬果类 、动物的心肝肾、瘦肉、蛋类等都是其丰富的来源。其中谷类和胚芽中含 量最高,但是维生素B1与食物的加工方法和烹调密切相关。如果把粮食碾 磨得太细,去掉了米糠、麸皮,将丢失80%的维生素B1。多次用水搓米,煮 饭去米汤,在煮粥、煮豆或蒸馒头时加碱也会造成硫胺素大量破坏。因此 预防脚气病首先就要注意合理搭配食物与正确的烹调方法。选主食时应粗 细搭配,吃得杂些、粗些,脚气病就不会再威胁神经功能了。维生素B2与“烂嘴角”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是一种黄色物质,如果人体摄入核黄素的制 剂,主要经尿排出,尿液也会呈黄色。人体每天需要1~2毫克核黄素就能 维持健康,但是由于核黄素参与体内广泛的代谢过程,如果供给不足,还 真让人不好受。核黄素是机体中许多酶系统重要辅基的组成成分,对维持 正常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B2经常会出现老百姓 常说的“烂嘴角”,老一辈人说是上火了,让喝些清热解毒的绿豆汤等,其实这是缺乏核黄素的常见表现,例如口角炎,嘴角、嘴唇发红甚至溃烂 ,还有鼻翼两侧的脂溢性皮炎等。严重缺乏核黄素还可能引起结膜炎、眼 睑炎、角膜血管增生、畏光等症状。核黄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动物的内脏(心、肝、肾)中含核黄 素最高,每100克中可含2毫克左右。奶类及奶制品、蛋类含核黄素也高,鱼类中以鳝鱼的含量最高,植物性食物中干豆类和绿叶蔬菜也含有较多的 核黄素。但谷类中的含量与加工方法和烹调方法密切相关,涝、煮的损失 率都较大,如小米煮后核黄素的保存率仅剩30%。叶酸与贫血 对于叶酸的了解是近代的事情。1945年,科学证明治疗恶性贫血除了 需要维生素B12以外,还需要一种物质。因为首先发现它是存在于菠菜的叶 子里,就将其命名为叶酸。叶酸的最重要功能是参与核酸代谢,在蛋白质 合成以及细胞分裂生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缺乏叶酸就会使 红细胞成熟过程受阻,从而导致恶性贫血。缺乏叶酸的临床表现为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舌炎及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可出现衰弱、苍白、精神萎靡、 健忘、失眠等症状,儿童缺乏还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人体缺乏叶酸的可 能原因很多,摄入量不足、消化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代谢紊乱和丢失 过多都会造成叶酸缺乏。叶酸的食物来源并非只是叶子,它还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食品中,动物肝脏、肾脏和蛋类、鱼类、酵母、绿叶菜、坚果、大豆制品中都含有 丰富的叶酸,而根茎类蔬菜、西红柿、玉米、洋葱、猪肉等则含量甚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成人每日应供给400微克的叶酸。P23-2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