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地处“塞北江南”,勾连密布的河湖水道,为这座西北城市带来充沛的活力。
枸杞、长枣、贺兰砚、西夏瓷……丰富物产的背后是醇厚民风与恢宏历史。
银川也是文艺作品的沃土:电影《红高粱》《东邪西毒》《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音乐专辑《贤良》,都与银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银川,一座宛如星球的花园城市。
这里有石器时代的遗存,有先民的神秘印迹;见证过长城上的烽烟,也留下了西夏王朝的背影……
没有镇北堡,电影《红高粱》、《黄河谣》、《东邪西毒》、《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或许是另一番面貌;传唱的花儿,是当地人与土地紧紧联结的表达,是生命的印迹,经民谣歌手苏阳重新演绎,也抵达了外乡人的内心深处……
打开《地道风物·银川》特辑,重新认识这贺兰山下一面野得豪放,一面美得细腻,既古老,又年轻的宝地。
银川,宛如星球的花园城市
摄影 吴建新 等
撰文 萧春雷
银川不是一座孤独的城市,它是银川平原的中枢,其内河系统与广袤田野上的农事紧密关联,在自然的季候里潮汐般涨落。从卫星地图看银川地区,仿佛航行于浩瀚黄沙中的一叶绿舟,运载着满满当当的田野、树林和城市。那些纵横交织的河网水系,是人类耗费2000多年光阴设计和维护的灌溉系统,给这座沙漠中的巨大花园灌注了勃勃生机。
人类创造了一座花园,然后在花园里安放银川。
从古城到双城三区
我住在银川老城新华西街的一家酒店,紧邻凤凰街和南薰街,也就是银川古城的西南角。饭后散步,西行千余米就遇到唐徕渠。唐徕渠一向是古城的边界,如今是银川兴庆区和金凤区的分界线,也是银川城最独特的标记。说到古城,银川人称呼中的旧城、新城、新市区,以及区划调整后的兴庆区、西夏区和金凤区,要先澄清一下这些概念,在银川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用法,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演变。
旧时,城市自东到西按建成时代分为旧城、新城、新市区三部分;按行政区划分,旧城为城区,新城连接新市区为新城区;区划调整后,成为现在的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的格局。而此前的新城与新城区,便成了银川人的民间称呼,有约定俗成之意。现在所谓的新市区多指西夏区中心区域;新城多指银川火车站以东,满城街以西,黄河路以北,贺兰山路以南的区域。
打开银川市区地图,我们看到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城市,东西绵延,南北短促。首先要找到东西向的主街北京路,包括北京东路、北京中路和北京西路。北京路是银川的脊椎,笔直、宽阔,双向8车道,全长25公里,横贯整个银川市区。北京路两边,还有平行的贺兰山路、怀远路、黄河路,仿佛一束钢筋,构成银川城市东西交通的基本骨架。
两条南北线纵贯市区,东部是唐徕渠,西部是包兰铁路,它们把城市切割成东、中、西三段,正好对应银川市的三个区。实际上,银川市区的空间结构非常简单,仿佛一幅三联画,由东向西一字排开三大板块: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
唐徕渠以东谓之老城,属于兴庆区,是整个银川市区最古老的部分,而始建于西夏的银川古城,即清宁夏府城,相当于老城的“蛋黄”。老城街巷狭窄,房屋低矮,人烟稠密,商贸发达。生活在老城十分便利,菜市场、夜市、饭馆、便利店、超市等一应俱全,很多人不愿意迁离。
包兰铁路以西为西夏区,是1958年后为适应内地新移民建设的城区,以工厂、企业和高校为主,街道横平竖直,建筑方方正正。对于西夏区的中心区域,人们仍习惯称为新城。半个世纪前,新城是相对于老城而言的,同时还与历史上附近有个小小的“新城满营”有关。清乾隆三年大地震毁坏了旧满城,清政府选择在宁夏府城西边7.5公里的地方,也就是今天包兰铁路东侧建新满城,被称为新城。
唐徕渠以西、包兰铁路以东的银川市中心,谓之新市区,属于金凤区,是银川市区最新、最现代的一块拼板,2000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建设。新市区街道宽阔、广场宏伟、高楼林立,是银川市的行政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区。我让司机带我转转银川最漂亮的夜景,他二话不说把我拉到亲水大街、万寿路、阅海、艾依河、自治区党委、银川市政府、亘元万豪大厦一带。这些地方灯光造景比较简单,但那宽广恢宏的气度,是东部省会城市望尘莫及的。银川市区的开发之所以先东后西,然后形成双城格局,完全是受限于地理条件。
黄河西侧的平原最初是一片沼泽湿地,比河东开发更迟。据学者考证,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建北典农城,拉开黄河以西地区建城的序幕。这座古城位于黄河一级阶地(由于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会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今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洼路村一带,地势低洼,临近黄河,饱受河水泛滥之苦。
唐初,遭受洪灾重创的怀远县城,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载,公元678年“于故城西更筑新城”。这次西迁到黄河二级阶地的怀远县城就是银川古城的前身。新筑的怀远县城位于银川平原中心,至今已1300多年。
序
水,读懂银川的密码 姚瑶 004
地
银川,宛如星球的花园城市 萧春雷010
塞上湖城,失而复得的幸福 张小溪 034
贺兰山,文明的疆界 许君达 050
道
灵武恐龙,亿万年前丛林深处的呼吸 曹燕066
水洞沟,重返石器时代 聂作平070
远古的神秘印记 夏亮亮 贺兰山岩画管理处076
烽烟散尽,守望凝固的时光 李慧婷086
通往西夏的帝国之路 唐荣尧096
西夏文字的千年之旅 唐荣尧106
银川有天下人 刘子超114
镇北堡,看得到过去,猜不中结局 袁銮124
风
和生命最密切的表达,才能抵达人心 苏阳138
五十年回响“宁夏音” 曹萍波150
贺兰山口消失的村庄 邬志斌154
物
鱼米之乡,黄河滋养的米粮川 许君达176
吃在银川,当粗犷遇见细腻 王西平182
酒神沉醉贺兰山 唐荣尧192
灵武长枣,赭红色的期待 贺靓200
枸杞,红色精灵的逆袭 唐荣尧204
西夏瓷,留存一个王朝的记忆 曹萍波208
贺兰砚,绿和紫的石趣 曹燕212
羊绒,宁夏川上“软黄金” 曹燕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