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
0.00     定价 ¥ 59.9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49625444
  • 作      者:
    高阳著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轻松有趣,扎实有力,锁定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

◆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

◆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3天!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
◆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展开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


  本名许晏骈,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因其小说注重历史考证,故事通俗精彩,高阳在历史小说界的地位等同于写武侠小说的金庸,二人共享“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的美誉。

  高阳出生于钱塘望族许氏,受家中长辈熏陶,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清史。高阳将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烂熟于心,能将清代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世态,巧妙地融合到历史小说情节之中,完整地呈现一个真实的清代社会。

  1962年,高阳在《联合报》上发表了他的首篇历史小说《李娃》,而后一鸣惊人,一发不可收拾。高阳一生著作约90 余部,读者遍及海内外华人,其中《胡雪岩全传》是确立高阳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地位的奠基之作。

  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展开
内容介绍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一直被视为胡雪岩研究的至高经典,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

  作者高阳是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尤其注重历史考证。他在动笔写作《胡雪岩全传》前,会将小说大纲写在一张极大的宣纸上,再在纸上罗列相关史料、情节设置、写作思考,直到宣纸变黄变皱,布满密密麻麻的笔迹,方才动笔。因其小说注重历史考证,故事通俗精彩,高阳在历史小说界的地位等同于写武侠小说的金庸,二人共享“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的美誉。

  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高阳得以真实还原清末商圣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为大清首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3天。在相继结交官场贵人后,胡雪岩背靠大树,开钱庄、操丝业、做当铺、倒军火,事业越做越大,但酿成悲剧的祸根也越埋越深……

  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展开
精彩书评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华人小说界公认说法

 

高阳的成就当世无双,甚至难以找到继承人。

——华语小说家 张大春

 

高阳尤其擅长的是清史,在他所有的历史小说中,写清代的几乎篇篇精彩绝伦,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

——《新京报》

 

历史小说至高阳,正如武侠小说至金庸,再不会有人逾越了。

——金庸江湖网 刘国重


高阳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买一本读一本。

——二月河

 

高阳的文风温和细腻,徐徐道来,有贵族气象。

——豆瓣阅读作者和菜头

 

我相信绝大部分做企业的人都看过《红顶商人胡雪岩》这套书,这书我看过两次。

——马云

 

1988年,29岁的冯仑拿到了一套香港版的胡雪岩。三年后,冯仑创建万通集团,这本书几乎就是他的商业指南。

——中国企业家网 推荐

 


展开
精彩书摘

  “小胡!”王有龄忍不住问了,“你说有事托我,快说吧!”

  “你打开来看,不要给人看见。”他低声地说,把手巾包递了给王有龄。

  他避开行人,悄悄启视,里面是一沓银票,还有些碎银子,约莫有十几两。

  “怎么回事?”

  “这就是你做官的本钱。”

  王有龄愣住了,一下子心里发酸,眼眶发热,尽力忍住眼泪,把手巾包放在桌上,却不知怎么说才好。

  “你最好点一点数。其中有一张三百两的,是京城里‘大德恒’的票子,认票不认人,你要当心失落。另外我又替你换了些零碎票子,都是有名的‘字号’,一路上通行无阻。”小胡又说,“如果不为换票子,我早就来了。”

  这里王有龄才想出来一句话:“小胡,你为什么待我这么好?”

  “朋友嘛!”小胡答道,“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阳,英雄末路,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着觉。”

  “唉!”王有龄毕竟忍不住了,两行热泪,牵连不断。

  “何必,何必?这不是大丈夫气概!”

  这句话是很好的安慰,也是很好的激励。王有龄收拾涕泪,定一定神,才想起一件事:相交至今,受人绝大的恩惠,却是对他的名氏、身世,一无所知,岂不荒唐?

  于是他微有窘色地问道:“小胡,还没有请教台甫?”

  “我叫胡光墉,字雪岩,你呢,你的大号叫什么?”

  “我叫雪轩。”

  “雪轩,雪岩!”胡雪岩自己念了两遍,抚掌笑道,“好极了,声音很近,好像一个人。你叫我雪岩,我叫你雪轩。

  “是,是!雪岩,我还要请教你,府上?”

  这是问他的家世,胡雪岩笑笑不肯多说:“守一点薄产过日子,没有什么谈头。雪轩,我问你,你几时动身?”

  “我不敢耽搁。把舍间略略安排一番,总在三五日内就动身。如果一切顺利,年底就可以回来。雪岩,我一定要走路子,分发到浙江来,你我弟兄好在一起。”

  “好极了!”胡雪岩的“好极了”,已成口头禅,“后天我们仍旧在这里会面,我给你饯行。”

  “我一定来。”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