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 ﹒ 3
0.00     定价 ¥ 59.9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49625420
  • 作      者:
    高阳著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轻松有趣,扎实有力,锁定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

◆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

◆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3天!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
◆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展开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


  本名许晏骈,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因其小说注重历史考证,故事通俗精彩,高阳在历史小说界的地位等同于写武侠小说的金庸,二人共享“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的美誉。

  高阳出生于钱塘望族许氏,受家中长辈熏陶,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清史。高阳将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烂熟于心,能将清代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世态,巧妙地融合到历史小说情节之中,完整地呈现一个真实的清代社会。

  1962年,高阳在《联合报》上发表了他的首篇历史小说《李娃》,而后一鸣惊人,一发不可收拾。高阳一生著作约90 余部,读者遍及海内外华人,其中《胡雪岩全传》是确立高阳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地位的奠基之作。

  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展开
内容介绍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一直被视为胡雪岩研究的至高经典,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

  作者高阳是当代历史小说巨匠,尤其注重历史考证。他在动笔写作《胡雪岩全传》前,会将小说大纲写在一张极大的宣纸上,再在纸上罗列相关史料、情节设置、写作思考,直到宣纸变黄变皱,布满密密麻麻的笔迹,方才动笔。因其小说注重历史考证,故事通俗精彩,高阳在历史小说界的地位等同于写武侠小说的金庸,二人共享“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的美誉。

  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高阳得以真实还原清末商圣胡雪岩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为大清首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3天。在相继结交官场贵人后,胡雪岩背靠大树,开钱庄、操丝业、做当铺、倒军火,事业越做越大,但酿成悲剧的祸根也越埋越深……

  如今,军火生意、房地产生意、药材生意和典当生意的诱人前景极大地挑逗着胡雪岩的野心,一个庞大的“胡氏商业帝国”已略具雏形。胡雪岩企图找一个更大的靠山为自己的生意保驾护航,但江湖凶险、洋商狡诈、竞争对手阴招连连、官场时局瞬息万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资金链又时刻有崩断的危险。胡雪岩的高明商业手腕能否摆平这一切?

 

  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展开
精彩书评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华人小说界公认说法

 

高阳的成就当世无双,甚至难以找到继承人。

——华语小说家 张大春

 

高阳尤其擅长的是清史,在他所有的历史小说中,写清代的几乎篇篇精彩绝伦,与历史的真实面目贴近。

——《新京报》

 

历史小说至高阳,正如武侠小说至金庸,再不会有人逾越了。

——金庸江湖网 刘国重


高阳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买一本读一本。

——二月河

 

高阳的文风温和细腻,徐徐道来,有贵族气象。

——豆瓣阅读作者和菜头

 

我相信绝大部分做企业的人都看过《红顶商人胡雪岩》这套书,这书我看过两次。

——马云

 

1988年,29岁的冯仑拿到了一套香港版的胡雪岩。三年后,冯仑创建万通集团,这本书几乎就是他的商业指南。

——中国企业家网 推荐


展开
精彩书摘

  “不必分!”尤五抢着说,他的意思跟古应春一样,主张就原来的资本和盈余,听候胡雪岩全权运用,能够“利上滚利”。

  “我懂你们的意思。”胡雪岩说,“我要重起炉灶,做几样事业,大家分开来管,我只抓个总。就好比做皇帝一样,要宰相大臣分开来办事,用不着我亲自下手。”

  “嗯,嗯!”在座的三个人,不约而同地颔首表示同意。

  “第一样是钱庄,这方面是我的根本,我也内行,恐怕还是要亲自下手。第二样是丝,在湖州,我交给陈世龙,在上海,我交给老古。”

  “好的!”古应春说,“我当仁不让,无须客气。将来茶叶、桐油也好做洋庄,慢慢儿再说。”

  “将来销洋庄都归你一手担当。茶叶、桐油我也想过,只要你认为可以做,我无不赞成。不过眼前新丝就要上市了,所以要请你赶紧筹划,专心一致,百事不管。不过——”胡雪岩看一看七姑奶奶,笑笑不再说下去。

  这大有皮里阳秋的意味,七姑奶奶免不了要问:“小爷叔,不过什么?”

  “不过,”胡雪岩笑道,“百事不管,你们的终身大事是非管不可的。我也是这样子,别样闲事不能再管,你的这桩大事,非效劳到底不可。当着五哥在这里,我做大媒的说一句,你们挑日子、办喜事,乾坤两宅,自己商量,不必我来传话。古家老族长那里的归我疏通,一定不会办不通,你们放心好了。”

  “是的。”尤五点点头说,“这件事,我就这几天要好好谈一谈。现在且不去说它,小爷叔你再讲你的打算。”

  “我还打算办两样事业,一样是典当,一样是药店。药店请刘三爷来做,典当,我想跟庞二谈一谈,请朱福年帮我的忙。”

  对他的这番打算,尤五和古应春默然不置可否,这意思就是不以为然。在古应春觉得,胡雪岩不宜做此自己不懂的事业,而刘不才的本性,也不宜于苦干创业,朱福年则相交未几,虽说“南蛮不复反矣”,但他究竟有几许本事,尚未明了,何以轻付以重任?尤五也略有这样的想法,此外他还有疑虑,率直问道:“小爷叔,一样钱庄,一样丝,都是大本钱,你哪里还有余力开当铺、开药店?”

  “五哥说到要害上来了。”胡雪岩很起劲地,“自然我都有打算。”

  胡雪岩的打算,是凭他的信誉、本领,因人成事。阜康设分号,是庞二有过承诺,愿意支持的,做丝生意,仍旧是大家集股。开典当的本钱,他看中了苏州潘叔雅那班富家公子,开药店则预备在江浙官场上动脑筋。

  “我再说,为啥要开典当、开药店?这两样事业,一时都无利可图,完全是为了公益。我开典当是为方便穷人。“胡雪岩”三个字,晓得的人,也不算少了,但只有做官的和做生意的晓得。我以后要让老百姓都晓得,提起胡雪岩,说一声:‘这个人不错!’事业就会越做越大。为此,我要开药店,这是扬名的最好办法。再说,乱世多病痛,大乱之后,必有瘟疫,将来药店的生意,利人利己,是一等一的好事业。”

  听得这一说,七姑奶奶首先就钦佩不止。“你听听,”她带点教训意味地对古应春说,“小爷叔的眼光,才真叫眼光!看到大乱以后了。你要学学小爷叔。”

  “本来就跟小爷叔在学。”古应春转脸问道,“小爷叔,你说开药店的本钱,出在公家,是怎么个办法?”

  “这要靠关系了。军营里自然要用药,我要跟刘三爷商量,弄两张好方子,真材实料修合起来。譬如刀伤药、诸葛行军散、辟瘟丹之类,要一服见效,与众不同。这样子就好禀请各路粮台,先定我们多少,领下价款来做本钱。”

  “真是!”七姑奶奶听得眉飞色舞,“我看世界上,没有小爷叔没有办法的事!”

  “七姐,”胡雪岩有些惶恐,“这话捧得我太过分了。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限,就算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来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要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朋友才会拿你的事当自己的事。没有朋友,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还是没有办法。”

  “小爷叔这话一针见血,”尤五紧接着他的话说,“我们那一伙弟兄,都当小爷叔好朋友,现在等着你老发号施令呢!”

  “你别忙!我答应替你们筹出一条生路来,一定要做到。说句老实话,我眼前第一件大事,就是替你们去开路,大致的办法,我已经有了——”

  这是胡雪岩另一项与民生国计有关的大事业,他准备利用漕帮的人力、水路上的势力跟现成的船只,承揽公私货运,同时以松江漕帮的通裕米行为基础,大规模贩卖粮食。

  “乱世米珠薪桂,原因有好多,要一样样去考究。兵荒马乱,田地荒了,出产少了,当然是一个原因,再有一个原因是交通不便,眼看有米的地方因运不出,卖不掉,多么可惜!这还不算,最可惜的是糟蹋掉了。有些人家积存了好多粮食,长毛一来,烧得光光,或者秋收到了,长毛来了,有稻无人割,白白作践。能够想办法不糟蹋,你们想,于公于私多么好!”

  “有道理!”尤五矍然而起,“前面两个原因,我懂,后面说的这一层道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倒要请教小爷叔,怎么样才能不糟蹋?”

  “这就要看局势了。眼要明,手要快,看啥地方快靠不住了,我们多调船过去,拿存粮抢运出去。能割的稻子,也要抢着割下来。”胡雪岩又说,“这当然要官府帮忙,或者派兵保护,或者关卡上格外通融。只要说好了,五哥,你们将来人和、地利都具备,是独门生意。”

  尤五和古应春都不作声,两个人将胡雪岩的话,细细体味了一会,才大致懂得了他的做法。这确是一项别人所抢不去的好生意,但是做起来不容易。

  “官场的情形,小爷叔你晓得的,未见得肯帮我们的忙。”

  “一定肯!只看怎样说法。其中还有个道理:打仗两件事,一是兵,二是粮,叫作足食足兵。粮食就这么多,双方又是在一块地方,我们多出一份粮食,长毛就少一份粮食,一进一出,关系不轻。所以,我去一说这层道理,上头一定会赞成。”

  “对!”尤五问道,“小爷叔你预备跟哪个去说?王大老爷?”

  “是的。我先跟他去说。事不宜迟,明天我就走!我还有好多法子可以治长毛,譬如加紧缉私,断绝他们的日用百物的供应之类。”胡雪岩站起身来,很起劲地挥着手,“做小生意迁就局势,做大生意先帮公家拿局势扭过来。大局好转,我们的生意就自然有办法。你们等着,看我到了杭州,重起炉灶,另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