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谷子书店
0.00     定价 ¥ 4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220114694
  • 作      者:
    碧珊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谷子书店》讲述了一家书店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最后24小时的故事,小说章节名由25本世界名著和畅销书组成,每个小时由一本书来展示主题,呈现了一家书店的历史变迁,以及店主——阿婆的传奇人生……小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人们越来越忙于工作和赚钱,越来越少人看书的现状,呼唤人们重新走回书店,唤醒人们对于阅读的热情。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碧珊,北京人。20世纪80年代出生。十九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写过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2004年开始调查采访青年导演,2006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图书《9:61分—中国新生代80后影像作者纪实录》。2008年至2012年创作女性长篇小说三部曲。2013年在北京创立后期公司,靠电影营销支撑文学创作。2014年4月,其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被麦家选中,入驻麦家理想谷成为麦家理想谷首位客居创作人。

展开
内容介绍

  谷子书店是一家在中国南方某小镇开了半个世纪的书店,而它将在这一天被拆迁。故事就从这一天凌晨开始讲起,店主康阿婆和她的老伴儿司徒为了阻止书店拆迁准备在晚上拆迁之前搞一个“大动作”。就在这一天,书店里的上万《谷子书店》也按捺不住,纷纷跳出来自己“说话”,而终让人惊心动魄又惴惴不安的夜晚还是来临了……

展开
精彩书评

《谷子书店》是书店与文学的情怀,是半个世纪中国民营书店的发展缩影,更是几代中国人和文学之间的不能割舍的深厚情感。

——徐则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北上》《耶路撒冷》)

 

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时代和人的命运。宛若一声轻微的叹息,从心灵的隧道传来。

——鲍十(著名作家,代表作:《我的父亲母亲》)

 

在这个故事里,碧珊用优美动人的文字,向文学倾诉了爱慕之情,一种隐藏在平淡下的至死不渝的痴情。

——永城(著名作家,代表作:“秘密调查师”系列、《国贸三十八层》)

 

这是一部能听到翻书声和时钟滴答声的作品,碧珊用书与人的佳构巧制表达了对外在与内在时空的观感与态度,读书也是读人,《谷子书店》呈现的是书中人的世界,也是碧珊的世界。

——卫毅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文学打动人心的力量,一种真正属于女性内心的温暖。

——晏积瑄(著名播音员、小说演播艺术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谷子书店》里有一座用书架筑成的迷宫,当你走到出口,人生的时间维度就会在你面前全部展开。

——严东旭 (知名编剧,代表作:《流浪地球》)


展开
精彩书摘

 

《简·爱》

 

那天,出去散步是不可能了。

——摘自[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无论怎么说,今天还是要开门啊。

阿婆想到这儿,一下子就睁开了眼。在中国南方某镇的一家小书店的二层,书店接管人康阿婆决定从现在开始撑过这书店的最后一天。毕竟,书店开门的日子常有而书店关张的日子不常有,对于所有书店来说,关门大吉挥手告别的日子也就这么一天。这一点,就算是她这个已经在店里度过了一万七千多个开门日子的人也不能否认。

她眼望着右边墙上的玻璃窗,雨点在她的眼中闪光。她带着那种只有求雨人才会有的眼神,在雨点再一次打花窗玻璃的时候期盼着完全相反的结果。尽管在她的一生中有过太多次的教训告诉她,越是害怕的事,大多数、最后、终将,都必定会发生的,她还是不甘心地带着最后一点儿憧憬对自己说,万一今天是个例外呢?她把目光从窗户上挪开,不再试图透过天色来判断什么了。梅雨确实是连下了一个星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雨停只要一分钟啊。她点了点头。毫无疑问,这雨肯定会停的。她对自己说,到了晚上,事情发生的那会儿,肯定一滴雨也不剩了。

此时正是黎明时分,黑夜还未散去,光明尚待来临,可阿婆心中却充满了希望。她甚至动了动嘴巴,调整假牙到最合适的位置,嘴角向上做了一个常人称之为微笑的表情。这表情在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早已远去了。

“振作点儿啊,振作点儿啊,”她用北方口音喃喃对自己说,“给老伙计告别也要带着点儿笑模样不是?”可她的嘴角却又耷拉了下来。有什么好笑的呢?她抽泣了一声,“明天早上,在哪张床上醒来还不一定呢。”想到这儿,她的脑袋就不受控制地摇晃了起来,“遭罪啊,”她喜欢把话重复说两遍,“真是遭罪。”

雨水在流下窗玻璃的短途中不时闪动着光,有那么一会儿,我们大致能看清楚这个阿婆长什么样儿。因为天还黑得很,她的脸色看上去有些发蓝,但那实际是姜黄色的。她七十已过,准确地说是七十三了,头发却并未全白,在这间充满了湿气的房间中因为吸足了水分倔强卷曲着,散落枕上。她有个圆脸,皱纹看上去不太明显,两道眉毛中间的位置上却被南方的雨水冲出了几条细沟。这让她看上去不太和善,加上一头乱发卷儿和永远看向前方的大眼,正是这种面相的老太太常给人的那种感觉,也是这几十年来,乡人在任何时候提起她时都会说的那样:“一个倔强的、冷漠的、书店里的北方女人。”

夜空中传来飞机低飞的轰鸣声,过去四十多年,每天固定的几个时刻,飞机都要出来轰隆那么几下。这倒把阿婆给轰隆精神了。她睁大眼睛,随着那轰隆声去看天花板,扭着脖子从右向左,追寻飞机的轨迹,直到那声音消失了,也就是说,飞机飞走了,过去了,彻底没了,她才眨了眨眼,叹了口气。

“这样也好,”她说,“只有快丢了的东西人们才想去珍惜吧。”

 

今天晚上,就在那个时候,钟声敲响,全镇人到齐了的时候,这个书店,连同它所有的东西就都要像这飞机一样,轰隆一下飞了,没了,找不见了。她和丈夫司徒都要离开,还有这楼下满屋子的书架、数不清的超过五万本的书,还有闫太留给她的沙发、桌椅、台灯,各种摆件,读者喝水用的杯子、咖啡勺、餐巾纸、奶精、砂糖、茶叶、茶叶包全都要消失了,像股白烟一样都没了。

 

是呀,咻—砰!然后一切结束!

不过,我会看见一些他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有只鸟在空中盘旋……

 

“买后悔药去吧。”她说。

 

她努力让自己不去想这件事儿了。今天是多么特别的一天啊,是这家书店自从五十三年前开张那天之后最重要的日子,是全镇人——当然,主要是她和她老伴儿司徒最特别的日子。

“那就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她没底气地说,“心里想得美,好事自然来。”

 

因为连日下雨,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水汽,阿婆深吸了一口气,让湿润的空气充满整个身体。她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踏进这间屋子时的情景。

四十八年前的那个晚上,她这个北方来的二十五岁的女人,拖着一身疲惫在一踏进这间屋时就闻到了一股潮气味儿。她把包放在床上,接过闫太——这家书店的老店主递来的被褥。她发现每走一步木楼板都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这让人很不踏实,好像随时都要掉下去似的。她看了看自己踩在木地板上的光脚,脚指头碰着脚指头。她红着脸告诉闫太说,这是她长到二十五岁第一次住在一个二层楼的木板房里。闫太在台灯光下微笑,安慰她说,“没事,没事的,小康,住住就习惯了。”

她还记得,就是在这间屋子住下来的第二天,闫太递给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小说。那天,外面的雨还没有停,所以书店暂时关闭一天,吃过早饭后她就和闫太坐在一层的沙发上讲话。她身穿着闫太给的棉布裙,闫太穿睡裙,披一条真丝披肩。

她就那样把之前的事都说了。

“就这些?”闫太笑着问。

还不够?她心想,嘴上却说:“嗯。”

“那你下面打算怎么办呢?住几天再回去?你女儿还很小啊。”

“我不知道,”是啊,谁知道呢,“也许,我可以在这里工作。”她脱口而出,“有地方住,有地方吃饭,不要工钱都成,只要不回去求他。”

闫太拍拍她的肩膀,转身从身后拿出一本书来递到她手上,“我常和别人说,所有的秘密都隐藏在书里。去看看吧,你刚刚说要在这里工作?那么好,三天后等你把这本书看完再做最后决定吧。”说完,她就走了。

 

闫太走了,还是阿姨的阿婆只好捧着书上楼。她小心翼翼,把书平摊在手上,那样子像极了礼仪小姐手捧着托盘,里面的东西却和她毫不相关。她就回到了这间潮气屋子,关上门坐在了床上。用手摸了摸这书的封面。这算是个考验吗?想在这里工作必须要看书?还是,只是一个善意的托词,不想让她留下来的暗示?她的脑子里一下涌出了许多疑问,其实她刚刚说要在这里工作也只是突然想到的,还不确定。毕竟,这里是南方啊,距离自己北方的家一千多公里。她还没想清楚要在这里待多久。眼看着手里的书,她觉得有点儿陌生。过去,她除了上学时的课本也就看过工厂发的章程。对于这样一本工作外的书她还真没看过呢。母亲倒是喜欢看书,但父亲不喜欢……她的嘴角耷拉了下来。那真是太久远的事情了。

这本书的封面上是一个穿黑色长裙的女人,头戴一顶英式帽子,手拿着一束花,神情安然地低头闻花。书名只有两个字——“简·爱”。她又翻开正文的第一页,只见那第一页的第一句话这样写道:“那天,出去散步是不可能了。”

 

那天,出去散步是不可能了。其实,早上我们还在光秃秃的灌木林中溜达了一个小时,但从午饭时起(无客造访时,里德太太很早就用午饭)便刮起了冬日凛冽的寒风,随后阴云密布,大雨滂沱,室外的活动也就只能作罢了。

我倒是求之不得。我向来不喜欢远距离散步,尤其在冷飕飕的下午。试想,阴冷的薄暮时分回得家来,手脚都冻僵了,还要受到保姆贝茵的数落,又自觉体格不如伊丽莎、约翰和乔治亚娜,心里既难过又惭愧,那情形委实可怕……

 

这是一个孤女的故事。一个叫简·爱的女孩从小没有父母,和舅妈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因为她长得又瘦又小,总受到表兄表姐的欺负。阿婆想起了自己幼年时候的经历,那些因为被人说是“没娘的孩子”而打过的架和被打的架,对简·爱产生了同情。

她像是着了魔,这一天除了吃饭,上厕所,都捧着这本书看。直到晚上临睡觉前,她已经看到了简·爱从寄宿女校毕业,刊登求职广告的那一页。

 

现有一位年轻女士,熟悉教学(我不是做了两年的教师吗?)愿谋一家庭教师职位,儿童年龄须幼于十四岁(我想自己才十八岁,要指导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人是断然不行的)。该女士能胜任良好的英国教育所含的普通课科,以及法文、绘画和音乐的教学(读者呀,现在这张狭窄的技能表,在那个时代还算是比较广博的)。回信请寄××郡洛顿邮局,J.E.收。

 

简·爱会找到工作吗?她后面的人生又要经历怎样的变化?

她带着这样的疑问不舍地倒在了床上,刚睡了两个小时又爬起来继续看。

 

简·爱去了一个叫桑菲尔德的地方做家庭女教师,她以为那个雇主叫费尔法克斯太太但其实只是一个管家。她见到那个要教学的女孩说着一口听不懂的话,但还没见到主人。几个月过去了,一天,女孩阿黛尔生病了,她就披了斗篷步行去海镇给费尔法克斯太太送信。就当她在黄昏中俯瞰风景,在宁静中聆听溪水和蝉鸣和风声飒飒时,一个声音出现了。

还是阿姨的阿婆虽然在这之前从未有过这种阅读体验,但凭着直觉她也能感受到这声音的出现很可能会和简·爱的未来发生某种关系。她屏住呼吸读着这段文字,生怕错过一丁点儿信息。很快,她的猜测得到了印证,因为那是一匹马,马上坐着的主人摔倒了,简·爱要去帮忙。阿婆笑了,这是她第一次品尝到阅读的满足感。

那是个神秘的男人。他本想拒绝简·爱的帮助,又不得不接受。这个小插曲很有意思。很快,她发现这个人其实就是桑菲尔德府的男主人罗切斯特。他坐在客厅里说的话是多么奇怪啊。他问那些画的摹本是不是出自简·爱的脑袋——

 

“就是现在我看到的你肩膀上的脑袋吗?”

“是的,先生。”

 

她读了两遍,笑出声来。

 

晚上,她已经读到了罗切斯特要结婚,简·爱在饱尝了暗恋的苦涩后终于忍不住和罗切斯特在果树下说出的那段话。阿婆的内心也无比激动。当时她还不知道,就是这段话也曾经感染了无数人,很多人都能熟练地把它背下来。她只是,作为一个刚刚才开启文学之门的人,单纯地被它的力量打动了。

 

“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看完了?”三天后,当她把《简·爱》送回的时候闫太问。

“嗯。”

“觉得怎么样?”

“我打算学简·爱。”她说,但又觉得这样回答不太明确。又说:“坚强、有力量、不依靠他人。我要留在这里,无论未来发生什么。”

闫太笑了。她的英国丈夫英曼也笑了。

“这才刚开始呢。”闫太笑着说。

“It is just the beginning.”闫太的丈夫英曼说。

阿婆没想到,正是这本《简·爱》开启了自己和书店几十年的不解情缘。

 


展开
目录

目录


上部/ 001

《简·爱》/ 003

《芙蓉镇》/ 012

《白鹿原》/ 026

《飞鸟集》/ 037

《百年孤独》/ 048

《艺伎回忆录》/ 068

《根》/ 081

《小王子》/ 103


中部/ 125

《红楼梦》/ 127

《月亮和六便士》/ 137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152

《悲惨世界》/ 159

《微物之神》/ 173

《苏菲的世界》/ 192

《神曲》/ 210

《解密》/ 226

《荆棘鸟》/ 244


下部/ 273

《麦田里的守望者》/ 275

《朗读者》/ 296

《城南旧事》/ 300

《铁皮鼓》/ 311

《怪谈·奇谭》/ 317

《追忆似水年华》/ 339

《乞力马扎罗的雪》/ 356

《情人》/ 36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