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
◆基业长青,全靠滴水穿石!
◆翻开本书,看刘秀白手起家,建立两百年东汉王朝,读懂基业长青的智慧。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
◆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王莽查访荆州:做领导如果不耐烦,就只能等“死”
【历史事件】公元17年,荆州等地上万百姓成了盗贼。王莽认为这是聚众叛乱,但官员查访发现,百姓是因为过于贫穷才成为盗贼的。可凡是照实回报的官员,王莽都愤怒地将他免官;而顺从王莽的官员,会说这些盗贼是应当诛杀的奸民,王莽就高兴地让他升官。
【华杉讲透】要承担责任,就一定要“耐得烦”。人是情绪动物,都不想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愿意碰那些烦心事。而当你成为领导人,你若表现出不耐烦,谁都不会来烦你,有什么灾什么难都不告诉你,你就只能等死了。秦二世就是这么死的,王莽也是这么死的。
刘秀访求卓茂:懂得判断本末先后,是成事关键
【历史事件】密县县令卓茂,在任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他是善言善行的模范。公元25年,刘秀即位为皇帝之后,首先访求已回乡的卓茂,并任命他为太傅,封他为褒德侯。
【华杉讲透】本末先后,凡事你都要有判断。仗还没有打完,首都还没定下来,刘秀却先去寻访忠厚之臣、徇良之吏——卓茂。因为刘秀想让天下人看到,他是来安天下的,不是来打天下的。比较刘秀和更始帝刘玄,你会发现,刘秀始终在用皇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按皇帝的行为方式来行事。
朱浮劝谏刘秀:基业长青,全靠滴水穿石
【历史事件】公元30年,许多官员奔波在赴任的道路上。执金吾朱浮上书,建议减少官员的替换:“刚刚上任没多久,上级严厉的督促和要求就来了。官员人人自危,害怕被弹劾,所以争相欺诈掩饰,建立虚伪的声誉。快速暴长的生物,一定夭折;仓促建立的功绩,一定崩坏。”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
【华杉讲透】朱浮的奏疏,说的就是你看问题的时间长度。国家如此,企业经营也是一样。但现在,越是上市公司,越容易重视短期行为,考绩周期变得更短,愿意为了看得见的利益,付出看不见的代价。基业长青,全靠滴水穿石;千年人性,无非拔苗助长。
翻开本书,看刘秀白手起家,建立两百年东汉王朝,读懂基业长青的智慧。
【原文白话文翻译】
九月三十日,发生日食。执金吾朱浮上书说:“以古代尧、舜之盛,还有每三年考核地方官吏一次的制度。大汉兴起,治功也靠时间积累,官吏在职时间都很长,甚至子孙相继。当时的官吏,难道是把地方政务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吗?抨击议论之徒,不是一样喧哗吗?但是天地之功,不可仓促而成,艰难之业,全靠时间积累。而本朝呢,郡守县宰不断撤换,辞旧迎新,疲劳于道路。刚刚上任没多久,还没有熟悉情况,上级的严厉督促和要求就来了。人人自危,害怕被弹劾,担心被讥议,所以争相弄虚作假,欺诈掩饰,建立虚伪的声誉。这就是发生日食的原因。快速暴长的生物,一定夭折;仓促建立的功绩,一定崩坏。如果官吏们都不踏踏实实积累长久的功业,而是争相侥幸去建速成之功,那不是陛下之福。希望陛下能‘游意于经年之外,望治于一世之后’,看官吏的政绩,能多看几年,甚至能看到一世之后(三十年后)实现大治的愿景,则天下有幸!”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从此州牧、郡守替换的次数就减少了很多。
【华杉讲透】
三个三年,九年都达到这标准,有三年余粮,叫“登”,五谷丰登,就是粮仓里有三年余粮的意思。
两个九年,还这么好,有六年余粮,叫“平”。
三个九年,二十七年,还能可持续发展,有九年余粮,叫“太平”。德化流洽,礼乐成焉,这就是太平盛世了。差不多三十年能实现理想社会,咱们今天也是三十年建立太平盛世,改革开放,就是三十年改变中国。
朱浮的奏疏非常重要,就是你看问题的时间长度。国家如此,个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做自己的人生计划,也要以三年、三十年为时间单位,不要急于求成,要滴水穿石。
企业经营也是一样,一个评估周期到底多少时间?一般我们一年是一个会计年度,但是,一年一个循环是农业生产春种秋收的周期而已,不是工业社会的周期。到了上市公司,有年报、半年报、季报,考绩周期更短了,那“三个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就是朱浮说的“争饰诈伪以希虚誉”。所以越是上市公司,越容易重视短期行为,再弄出一个词,所谓“市值管理”,更是短期到极致,为了看得见的利益,付出看不见的代价,收购定时炸弹,积累到爆炸的时候,再“洗个澡”,打回原形重来。
孟子说“拔苗助长”的故事,哀叹说:“世之不揠苗助长者稀也!”这就是人性。
基业长青,全靠滴水穿石;千年人性,无非拔苗助长。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公元前2年—公元2年,共4年) / 001
【主要历史事件】
王嘉上书指责董贤铺张浪费,哀帝不悦 / 003
杜邺忠告哀帝不要盲目孝顺 / 005
王嘉将哀帝封赏董贤的诏书退回 / 008
哀帝发怒,借梁相案逼促王嘉自杀 / 009
汉哀帝驾崩,王政君马上收取皇帝玺绶 / 016
中山王刘箕子即位,是为汉平帝 / 020
王莽掌握官员任命大权,权力等同皇帝 / 022
国有大旱蝗灾,王莽捐款献田安置灾民 / 025
王莽用计,让他的女儿成为皇后 / 028
【主要学习点】
不追求大获全胜 / 009
中庸之道,是要走正道 / 012
知进退,是大智慧 / 014
编者注:为了保证阅读流畅性,本书目录列出每卷“主要历史事件”和“主要学习点”的页码,方便读者查找,不在内文中另设标题,仅在“主要学习点”处划线提示。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公元3年—公元8年,共6年) / 029
【主要历史事件】
吕宽事件“狗血门”,王莽杀百人 / 032
太守严诩调职前为颍川人士哭丧 / 035
王莽通过贿赂令塞外羌族归附 / 042
拒绝歌颂王莽,公孙闳身死,班稚守陵 / 045
平帝怨恨王莽残害母族卫氏,被王莽毒死 / 048
王莽成为摄政王,自称“假皇帝” / 049
张竦的陈罪奏章令谋反者封侯 / 051
翟义起兵造反,立刘信为天子 / 052
王莽“顺应天命”即位真皇帝 / 058
【主要学习点】
在博弈中不可自由行动 / 034
要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 / 034
追问“五个为什么”,找到“真因” / 036
君子小人之不同,就在敬畏和放肆之间 / 057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公元9年—公元14年,共6年) / 061
【主要历史事件】
王莽仿古,恢复井田制 / 067
王莽偷换匈奴单于的印文,使之降级 / 072
依仗国库充足,王莽挑起匈奴战事 / 075
王莽欲封拜十五个单于,分割匈奴领土 / 081
王莽邀龚胜为太子上卿,龚胜绝食身亡 / 085
王莽将高句丽更名为下句丽 / 090
王莽铲平了元帝庙,王政君惊骇哭泣 / 090
匈奴单于更加频繁地进攻边境 / 096
王莽再改币制,大批百姓再次破产 / 096
【主要学习点】
敢于冒风险,很重要 / 078
情绪决定决策,性格决定命运 / 079
人和人的关系要及时调整 / 080
要知止,不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 080
不要跟别人比,只算自己的账 / 080
国泰民安,重在“平安无事” / 084
见到事变的迹象,马上就要行动 / 087
君使臣以礼,是很重要的修养和领导力 / 094
。。。。。。
2016年,华杉位列企业家作家榜第九,是榜单上少有的“超出具体的商业领域,而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解读的作者”。
——华西都市报
华杉对国学经典的精彩解读,是知行合一式的心得感悟,比起一般纯学术解读更接地气,在写作手法上也更通俗易懂,年轻人容易接受理解,我认为价值非凡,具有标杆意义,至少能流传一百年。
——“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
华杉真是个大牛。高手中的高手。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牛都难。
——豆瓣读者 Hammer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