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日头
0.00     定价 ¥ 4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020105168
  • 作      者:
    关仁山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日头》是一部对中国北方农村近50年历史有出色表现与描写的好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与传奇性,风格上成功地实现了现实性与神秘性、民间性与地域性、宏大叙事与细节描摹的统一。
  

展开
作者简介

  关仁山,满族,1963年2月生于河北唐山。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高地厚》《麦河》《白纸门》《唐山大地震》,长篇报告文学《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执政基石》,中篇小说《大雪无乡》《九月还乡》《落魂天》,短篇小说《苦雪》《醉鼓》《镜子里的打碗花》等。
  作品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第五届、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及香港《亚洲周刊》华人小说比赛冠军等。长篇小说《麦河》入选2010年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部分作品译成英、法、韩、日等文字,多部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台剧。

展开
内容介绍

  《日头》小说描写冀东平原日头村近半个世纪波诡云谲的巨变,通过金家、权家、汪家、杜家几代人错综复杂、缠绵纠结的关系图谱,鲜活地再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北方农村斑斓多彩、震撼心魄的生活画卷。
  主人公金沐灶的父亲为护钟而亡的不祥序曲,预示着故事的诡秘与神奇。金、权、汪、杜等几个家族的三代子孙,在利益角逐、灵魂博弈中,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人间活剧。
  小说深刻反思了农村贫困和苦难的根源,剖析了农民的劣根性,对权力和资本致使人性扭曲、制度不公做了果敢的批判,将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困境和探求做了深度刻画。
  小说以古钟为主线,用十二律结构全篇,并与二十八星宿相衔接,成为全书最大的象征性意象,筑成了宏大高妙、新颖独特的时空结构。作品生活气息浓郁,细节真实丰沛,笔触扎实灵动,鲜明的现场感与空灵的超越感相结合,在处理历史、现实与个人的关系方面提供了新鲜的艺术经验。风格饱满尖锐、沉郁浑厚、雅正恢宏,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日头》是传统写实与乡村魔幻巧妙融合,文化记忆、精神探索和文学想象异彩纷呈。
  ——光明日报


  在《日头》中,作者自觉用心地探究了当下中国乡村文明崩溃的历史过程和原因。
  ——中华读书报


  《日头》是半个世纪乡村中国变革的缩影。冀东平原的风土人情爱恨情仇,就这样波澜壮阔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重要的是,关仁山书写了乡村落后愚昧崩溃的过程和新文明建构的艰难,极富创见。他的文化记忆、精神探索和文学想象,异彩纷呈,为当下中国的乡土文学提供了新的经验和路向。
  ——评论家孟繁华


  《日头》是一部深刻反映农村变革的长篇力作,描述了半个世纪中国农村的变迁。传统写实与乡村魔幻手法巧妙融合,创作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评论家何振邦附件

展开
精彩书摘

  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周礼》
  《日头》正文节选:
  金沐灶说他得了怪病,还真是越来越怪。
  后来他不停地走路,坐下来就浑身虚汗。那一天,我瞅见他沿着燕子河走,一直走了近百里。几天后,金沐灶回到家,就软软地瘫在床上。他对我说:“魁星阁竣工一个月了,我们搞一个祭钟仪式吧。”
  我朝金沐灶竖起大拇指说:“好主意!”
  天晴着,隐隐有些雾霾。槐树底下,聚集了不少的人。
  我总想在上午敲钟,可是,已经拿不起轸木了。我一阵目眩,手中的轸木脱落在地。
  金沐灶弯腰捡起轸木。
  树下大静,鸦雀无声,多少双眼,齐齐地射过来。
  眼下人人都焦虑,想钱都想疯了,日子难免过得鸡飞狗跳。钟声能给人警醒,给人安详。金沐灶双手触摸轸木的一瞬间,手竟有些抖,他抡圆了轸木,呼哧呼哧喷着热气。悠扬的钟声响起,顺着老街荡出去,滚过新村,滚过大平原,爬上披霞山,满世界都是天堂的声音了。钟声的余音,野外都能听到。隆隆的声音犹如遥远的雷鸣,给小村平添了一股浩荡之气。
  状元槐树杈一个个都变成了手,它们揪着,扯着,撕着我的心。听着钟声,身体来劲儿,但心中酸楚。
  金沐灶很快就精疲力竭了。过了一会儿,我瞅见他脸上大汗淋漓。
  我抿了抿嘴,傻傻地笑着。
  金沐灶喘了口气,停顿下来,朝轸木瞅了瞅,轸木上渗着丝丝血迹。他放在鼻根嗅了嗅,血腥味刺鼻。他拿手掌将轸木上的血迹擦了擦,继续敲钟。我听出今天的钟声裂了许多条缝,每一条缝里都有笑声。猛然间,金沐灶身子通体透明,灯笼似的亮了起来。
  我目不转睛地瞅着,简直看呆了。我头一回这么专注地瞅别人敲钟,趣味无穷哩!
  金沐灶敲钟的时候,肩头和脑袋上顶着金灿灿的日光。他眼角的纹路抹不去,那是日子刻下的痕迹。突然间,他眼里闪了光泽,满身的透明,满身的伤痕,满脸的泪水。
  哐哐的钟声,灌满了我的耳朵。倏地,一道闪电,空中卷来一团黑气。大晴天,下雨了!瓢泼大雨,砸在地上,疯疯地翻着水花。
  人们在雨里淋着,都没有动。
  金沐灶脚下一滑,趔趄了一下,险些栽倒。他左手扶着状元槐,右手托住轸木,停止了敲钟。慢慢地,他仰起水淋淋的脸,分不清那是雨水还是泪水。他手中的轸木悬在半空,躬身,屈腿。
  我回头一瞅,愣住了:“沐灶,你要干啥?”
  金沐灶没有说话,运足了气力,咔嚓一声,就把轸木一撅两半,一只手攥着一截轸木,仰脸笑了,泪花闪闪。
  啊?人群发出一片低低的惊叹。
  我蒙了,轸木像是猛砸我的脑袋,轰轰地响。我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撅了轸木,这个怪念头,时不时地也在我心头掠过。可是,我没有那个胆量和力气了。我猛吸了一口空气,在肺里旋进旋出多少次,再吐出来。我仰脸极畅快地叫了一声:“好啊!”
  忽然,金沐灶将一截轸木扔向天空。
  没有人嬉笑,所有人都惊奇了。
  我缩了缩肩膀,瞪圆了眼睛。河水倒映着飞翔的轸木,轸木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被黑气卷走了。雨骤然停了,雨过天晴。轸木瞬间变成一朵祥云,慢慢地,雾霾的天空,突现蓝天白云。忽然,半截轸木变成一只红嘴乌鸦,忽闪着翅膀,朝着云顶,朝着日头飞去了。
  金沐灶身体一抖,脸上现出激动不已的神情。他运了一口气,将另一截轸木扔起来,轸木越过湖水,飞向滚滚流淌的燕子河。轸木飞得很慢,在燕子河里缓缓落下,隐隐约约听到轸木落水时“嘌儿”的一声。
  我捋着长须叹道:“老朽开眼了,钟,原来还可以这样敲啊?”
  金沐灶像个淘气的孩子,朝着燕子河走去了。
  我鼻子一酸,心中猛醒,大声喊:“沐灶,你回来!”
  金沐灶甩了一下湿漉漉的头,迈着大步,坦坦荡荡地走去了。
  我追了过去,一直追到燕子河边。河水淙淙流淌,那一截轸木,已经飘得无影无踪。
  燕子河水由浑浊变得澄清,呈现出一片可爱的淡绿色。水面光洁闪亮,镜子一般。我惊呆了,咋回事啊?这是现实,还是幻觉?
  金沐灶的身体仍像灯一样亮,刺人眼睛。
  金沐灶走在河水水面上,他的脚像猫的脚,踩在水上无一丝声息,脚步极稳,溅起细小的水花。碧清的燕子河水,水珠啪啪地溅起来,像晶莹剔透的小球,一下一下地跳。他轻轻地,执拗地从燕子河水面走过去了,渐渐消失在远方。
  人们都惊奇了。
  我热热地喊了声:“沐灶——”
  他没有回头。我流了泪。那泪,泉水一样涌,咋擦也擦不尽。
  一阵清风穿过树林,滚过村街,远远而来。
  我等候金沐灶到天黑,他还没有回来。天地黑咕隆咚,像是掉进了灶膛。远处,已模糊成夜了,近处,却白狐狐的。田野一片漆黑,往河对岸瞅,倒有点点亮光。忽然,我听见了毛嘎子的笑声,就知道这鬼东西在天上哭呢。毛嘎子说:“这世界不值得留恋了,我找红嘴乌鸦去了。”我骂道:“红嘴乌鸦不要你!”毛嘎子说:“日头村完蛋啦!”我日娘捣老子地骂他:“你小子放狗屁,日头村好好的,咋个完蛋啦?”毛嘎子说:“我跟红嘴乌鸦一样有预见功能,我能预见未来。”我噘着嘴,嘴唇咂咂着:“你小子有个屁功能,整天在天上无事生非,搅乱人心,引发恐慌,你的良心呢?这些话烂在嘴里都不能说!”毛嘎子的声音越来越不靠谱了:“你自个儿看吧,我在云顶替你敲响黄钟。”
  我说:“你敲,我听听。”
  毛嘎子说:“我敲呢,听着。”
  我竖着耳朵,却听不到一丝黄钟的声音。
  这时毛嘎子的声音不像平常,像驴吼叫,像牛打喷嚏。看来这个狗东西也不按常规出牌了。
  我拄着拐杖,跌跌撞撞走上河堤,河岸留下一串脚印,一排拐杖窝。确实有异相,燕子河涨水,燕子湖水跟着涨,老鼠都爬上了树,一条条长虫爬过了河堤。我有些心慌,咳嗽了两声。
  我沿着湖边走,险些湿了鞋。走上小石桥的时候,状元槐下传来一阵怪声,槐树的黑影中发出了严厉警告:“人呐,你们要当心啊!”我近前一看,同样的声音又重复了一句。我吓了一跳,难道树会说话了?状元槐的话像冰刀,尖锐地扎进我心里。我虽然耳背,但还是听得清清楚楚,这声音在空中久久回响着。
  我直盯盯地望着状元槐,说不出一句话。
  血燕带着百鸟飞来了,愤怒的鸣叫声从四面八方涌上来,把状元槐和天启大钟团团围住。
  忽然,光亮一闪,桥头闪过一个暗影,有人在喊爹。
  我一看是猴头,他打着电筒过来接我。他的眼睛白白的,反着月光。猴头憨声地问:“爹,黑灯瞎火的,你跟谁说话呢?”我说:“爹跟状元槐说话呢。”猴头惊讶地说:“树也会说话?”我哀叹一声:“唉,这树流过血,但从未说过话,今晚它说话了,怕不是好兆头哇!”猴头想笑又不敢笑,惊讶地问:“爹,你看见啥啦?”我伤感地说:“金沐灶走了,我等他哩!”
  猴头说:“沐灶他去哪儿啦?”
  我说:“他去了远方。”
  猴头问:“爹,人走远了就回不来了。”
  风吹动树叶,像鬼在拍手。
  我感叹着说:“沐灶跟你妹妹不一样,他有良心,不管他走多远,只要他活着就会回来的。”
  猴头傻乎乎地笑了。
  刹那间,夜空里又出现鸡形天象图了。一只雄鸡在天幕上昂起了头,引吭高歌。猴头惊讶着瞪圆了眼睛说:“爹,您瞅!”
  猴头哽咽几声,眼角挂着泪。
  风吹来,先吹响树梢,再摇撼树干。突然,状元槐火花一闪,腾的一声,老树自燃了。树老自焚,千古少见。血燕和百鸟们展翅飞向空中,很快在天空集结起来,像花一样绽放、翻飞。
  我惊呆了,没有流眼泪,但是心哭了。
  我一声惊叹,闭上双眼:“天哪,还是应验了!”我一个踉跄,跌坐在地上,双拳捶着胸口。
  火光冲天,照得湖水闪光,将湖边的高楼映得红彤彤的。大火很快就遮盖住了湖水,黑灰一片一片,闪跳,飞扬,弥弥漫漫搅上夜空。太热了,烤得我身上冒火。我腿脚沉得拉不开栓,让猴头赶紧去新村报信。猴头跑着,恶声败气地喊:“着火了,都出来救火啊!”
  村人在新楼房里也听到了,纷纷撒丫子跑出来。
  暗处隐隐有狗的叫声。村人惶惶地穿过石桥,到了状元槐下。
  村人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我看着他们的脸,怪里怪气,有的像大钟,有的像倭瓜,有的像土豆,有的像玉米。村人愣了一阵,围着燃烧的状元槐,愕然指点着,议论着,天塌了一样。
  我仰天大吼一声:“神树归天啦!”
  嗵!一片跪地声。
  人们伤心地流泪了。
  一阵阵风,助了火势,冲天的火苗蹿了蹿,一股脑儿升得老高,像千万朵鲜花,竞相盛开。老树燃着火苗儿,把我眉毛燎了。人们在周围频频走动,火光把人影映到夜空中,晃晃悠悠像那个鸡形天象图。没多长时间,天启大钟嗡的一声滑落到了地上,发出地动山摇的轰鸣,脆脆啦啦,满世界的声响,持续响了三天三夜。
  钟声在村庄和田野里颤动,人影和树影摇晃不定。村庄没了吵嚷,除了钟声还是钟声,最后变成一股气流,天长地久,无穷无尽地萦绕在耳畔。
  天启大钟头顶,滚动着团团烟雾。
  我背靠着大钟,闻着涩涩的铜锈味,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火烧到树根,树根一寸寸陷下去,黑黑的炭灰还热着,看上去,像一片暗红色的血块,最后慢慢变黑。我蹲在树根前,守护着状元槐的一堆炭灰,天上星星蹿出来,我数了一遍,又数了一遍。
  我的故事讲完了,噗的一声,仅剩的一颗门牙也掉了。我把牙齿咽进了肚
  里,肠子里嘭的一阵轻响。忽然,树根的黑灰里嘭的一爆,槐树籽炸开了,那是树的种子,闪亮的种子又埋入焦土。
  月亮缓缓移动,星星一颗一颗跳着。忽然,我听到歌声从暗处飘来,那是槐儿唱的圣歌《眼光》:
  不管天有多黑,
  星星还在夜里闪亮,
  不管夜有多长,
  黎明早已在彼岸盼望——
  黎明,天还是麻麻色,日头又从东方轰轰隆隆升起来,我仰了脸瞅,日光纷纷扬扬。
  ……

展开
目录

第一律   太簇
第二律   林钟
第三律   姑洗
第四律   仲吕
第五律   应钟
第六律   大吕
第七律   南吕
第八律   夷则
第九律   无射
第十律   蕤宾
第十一律  夹钟
第十二律  黄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