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识李鸿章的智》:
毛泽东在东山学校虽然只读了半年书,但初次打开了眼界,接触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当时,他尤其喜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有的文章差不多能背诵出来,深受梁启超“新民说”的影响。在东山小学,他还从同学萧三手中借到《世界英雄家述传》,读得很用心,用墨笔画了许多圈点,其中圈得*密的是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传记。
毛泽东对这些人物的历史功绩深表钦佩,希望中国也有类似的人物出现,以挽救民族危亡。当年他在还书时对萧三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越南、朝鲜、印度的覆辙。你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而且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说:“中国积弱不振,要使它富强,独立起来,要有很长时间。但是时间长不要紧,你看华盛顿,经过八年战争之后,才得胜利,建立了美国嘛!我们也要准备长期奋斗。”从此,毛泽东就树立了救亡革新、改造社会的大志向,在离开东山小学前给自己取名“己任”,以表示把救国救民视为自己的责任。他后来在湖南长沙**师范学校读书学习的五年半时间里,经常和朋友们互相勉励说,人要志存高远,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不要追求个人名利,不要打升官发财的主意。正因为有这种远大理想的指引,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时代伟人。
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不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因为志向是人生前进的内在动力。一个人的志向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后天的生活中确立起来的,尤其是在对琐细、放纵的生活的不满中形成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