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人生没有返程票
0.00     定价 ¥ 29.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39987279
  • 作      者:
    梁衡著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梁衡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本书是梁衡五十年散文创作精华集,“山水有大美”收录的是梁衡的游记散文精粹,包括《壶口瀑布》等名篇;“把栏杆拍遍”则将千年寒暑道尽,历历人间兴衰遍览,目之所见,即可入纸,山水人物,莫有不议。揽千杂于纸上,凝一思于笔端,本书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评

“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季羡林

 

梁衡的思想一游到更远的历史中去,一与那些历史人物敞开心扉对话,就变得火花四溅;文字也时而激昂,时而惋叹,时而叩问,时而调侃,恣肆张扬起来……堪称文章典范。

——梁晓声

 

多少次我登上高山,见层林尽染,波起涛涌,真想化作一块石头永立于斯,多少次在海边看大潮起落,万马奔腾,真想化作一朵浪花随波而去。这时我才体会到为什么杜牧要“停车坐爱枫林晚”,陆游欲“一树梅花一放翁”,其与自然相通相溶之心多么急切。我变不成石,也变不成浪,但我可以采一块石,撷一朵浪,借此来完成与自然的交流,同时也想把这份美感传达给如我一样热爱自然的人。

——梁衡

 

 

 

 

 

 


展开
精彩书摘

壶口瀑布

 

 

壶口在晋、陕两省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跃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软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它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993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展开
目录

第一辑山水有大美

 

山水为什么有美感003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006

 

清凉世界五台山012

 

娘子关上看飞泉017

 

壶口瀑布020

  附:壶口瀑布记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024

 

海思027

 

草原八月末030

 

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034

 

古城平遥记040

 

晋祠044

 

苏州园林048

 

永远的桂林052

 

夏感057

 

 

人与石头的厮磨059

 

死去活来七里槐073

 

特利尔的幽灵086

 

在欧洲看教堂094

 

印度的花与树098

 

 

 

第二辑把栏杆拍遍

 

秋风桐槐说项羽105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111

 

心中的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解读116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136

 

读韩愈140

 

读柳永146

 

乱世中的美神152

 

把栏杆拍遍169

 

人生没有返程票177

 

跨越百年的美丽179

 

清贫之碑——读《清贫》184

 

百年革命三封家书186

 

青山不老192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195

 

爱国的理由2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