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山西笔记
0.00     定价 ¥ 5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打浦桥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47728765
  • 作      者:
    李琳之著
  • 出 版 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李琳之,李琳的笔名,另有笔名李麟等,文化学者、作家、资深出版人,1967年出生于山西省襄汾县古晋都遗址边上的南赵村。是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现任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兼驻京办主任。曾任《高新技术经济信息》杂志社社长兼常务副主编。著有《黄土魂》《天才的悲剧》《感喟秋雨》《中华祖脉》等。同时主编出版了大型系列丛书《游遍中国》(20卷)、《中国文化常识丛书》(20卷)、《中外成功之道》(14卷)等上百部图书。有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类中小学生读本中。《光明日报》刊文称其《中华祖脉》为“重新观照华夏文明源头的坐标”。
展开
内容介绍
  《山西笔记》是李琳之最近几年针砭山西时弊的杂评和山西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随笔集。和以前几本著作相比,《山西笔记》的不同是,关注并干预了现实。如《涸辙之鲋:山西的人才困境》《山西需要一场迪拜式的思维革命》等,其视野宏阔,高瞻远瞩,文笔犀利,剖析深刻,其中不乏中肯的建设性意见。有几篇以前曾经发表过,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如《山西人》《文化大省不能总干没文化的事儿》等。另外,像《山西文旅的灵魂》《举起“祖先”旗帜,让全世界为山西文旅摇旗呐喊》等文,则是作者站在全人类文明的高度上,用胸怀全世界的格局,对山西未来文旅发展所做的宏观论述和展望,展示了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上古史研究者的深厚功底和作为山西人的赤子情怀。
展开
精彩书评
  ★我要说,一个喜爱山西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人,应当看看这本书。如果你没有看,遗憾的不会是作者,也不会是我。作者写出了这样的书,我也尽了见告的义务
  ——韩石山
  
  ★短短数年,仿佛脱胎换骨,好似化蛹成蝶,李琳之完成了从书商到学者的华丽转身。他的此一转身,在熟人朋友圈子里外引发了热切关注,对文坛学界固有领地形成了强烈冲击。凡此种种,基或称其为“李琳之现象”,亦不为过。
  ——张石山
  
  ★李琳之的作品非常有个性,这里面的个性集中表现在他的思想性……我觉得他有一种颠覆的,或者说是怀疑的精神,这也是他能够写出来,能够一步一步坚持往下走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占平
展开
精彩书摘
  《山西笔记》:
  会上碰见了一个相识的广州朋友,他一看见这个封面就毫不客气地批评我说:“你这弄的是啥呀!一个很好的选题让你给糟蹋了。你看看你这个封面和海报,上下都是黑乎乎的一片,毫无美感可言,给人一种不上档次的感觉。还一舌定乾坤呢,我看就是一笔毁乾坤!”
  我不服气,反驳道:“我以全黑做底色,那是为了在五颜六色的封面中跳出来啊!读者一下看到了,他认可这本书,封面的问题不就退而居其次了吗?”
  朋友苦笑着说:“老弟,你们山西人都很聪明,可惜都太抠,总是在凑合,舍不得投资。这些专业的东西就需要专业的人去弄才对,看你这不伦不类的!人家是注意到了,但封面都如此不上档次,他敢相信你的编校质量吗?敢相信你的印刷质量吗?这书要是给了我,我起码发行量在10万册以上。但就你现在这个封面,我敢肯定你超不过1万册。”
  我不能不承认他的话有道理,可我也并没有打算按照他说的去做。因为,一是我的1万个封面都印出来了,我舍不得这几千块钱。另外,找专业公司设计,也还得几千块钱。这一折一返,上万元就打了水漂——那可是我的全部本钱!二是当时的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从责编到部主任,再到总编,都已经签过字了。推倒重来,那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没有接受这个朋友的建议,还是用原来的封面做出了这本书。不幸的是,最后的结果还真应了他的预言:这本书印了1万册,只发出去7000册,而后来因为封面和印刷质量等问题又陆陆续续地退回来两三千册。
  从编书到出版、发行,折腾了一年之久,原地打了一个转,转成个负数。幸好,还算没有赔太多钱。
  这个教训是惨痛的,我由此认识到,不管自己多么高调地批判山西人,自己的血液里流的还是山西人的血。这就好像一个人不借用外力,想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显得愚蠢而又可笑。我那时年轻活泼,文化程度也不算低,又走南闯北好几年,尚且如此保守,再想想那些千百万足不出户的山西老乡,让他们走向开放,谈何容易!
  毋庸讳言,山西人封建、保守、落后、小气的农民意识,从上到下,从城市到农村,是一以贯之的。其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创新,即便有了创新,也会因为借口没钱而把“高大上”的创意糟蹋成“低小下”的不人流产品。因为没有包装,没有提升,没有更新换代,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最后就都被淘汰了。
  20世纪80年代,山西也曾经有过一批蜚声国内外的名牌产品,诸如华杰电子表、春笋牌电视机、海棠牌洗衣机、环球牌自行车、太行牌缝纫机,等等,但如今它们都去哪里了呢?
  前些日子,我被邀请去参加山西文博会,就我的新书《祖先,祖先》和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王杰瑜教授做一个对话。文博会本来是山西各地文博产品交流、交易的一个盛会,应该搞得隆重而又有规模和档次,成为山西各地对内、对外展示自己产品和形象的一个最佳窗口。遗憾的是,很难说这届文博会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相反,还引起了不少民众的抱怨。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规划不到位。众多顾客兴致勃勃地驾车而来,却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停车位,又不得不满怀失望地驾车而走;二是组委会外对顾客,内对工作人员,一律都收取20元一张的门票,甚至对我们这些被邀请来的嘉宾也不例外。他们看到的好像就是这区区20元钱,把所有的情怀、关爱和来自普通民众无形的、未来可能的巨大收益通通拒之门外;三是整个内部环境的摆布就像个乱哄哄的集贸市场,别说演讲厅里听众听不清楚,就是两个人对面站着说话也听不明白。不是因为人多,而是因为设区不合理。唱的、跳的、演讲的、卖货的、谈判的,统统都搁在一个大厅里。我在那场对话中就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眼光太窄,格局太小,光想着眼前和局部一点小利益,缺乏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胸怀和思路……”
  我的这些顾虑绝不是杞人忧天。
  ……
展开
目录
何为中国?
中国何来?
陶寺遗址和最初中国
二里头王国是最早中国吗?
“逐鹿中原”背后的玄机
怎样证明陶寺遗址就是尧都
“中华”“华夏”概念的起源及演变
我的学术观——在山西大学71期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班上的演说
大学的意义从来就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在中北大学图书馆演说之一
用心做事,用情包容,用责任担当——在中北大学图书馆演说之二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不可扭曲如蛆——在中北大学图书馆演说之三
山西文旅的灵魂——在FM904山西综合广播的演说之一
《祖先,祖先》颠覆了人们对中国上古史的传统认知——在FM904山西综合广播的演说之二
践行青少年时期的一个梦想——在FM904山西综合广播的演说之三
山西是中华早期文明的孵化场——在山西省企业家前沿大讲堂上的演说之一
山西是中国历史上众多王朝的孵化场——在山西省企业家前沿大讲堂上的演说之二
山西是中华北方民族融合的孵化场——在山西省企业家前沿大讲堂上的演说之三
举起“祖先”旗帜,让全世界为山西文旅摇旗呐喊——在山西省第三届文博会上的演说
山西的良心——在“张敬民新书《行者说》《行者践》研讨会”上的演说
读者认可,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在“山西五作家散文新作研讨会”上的演说
涸辙之鲋:山西的人才困境
山西需要一场迪拜式的思维革命
文化大省不能总干没文化的事儿
山西人
同气相求
刮掉文坛上的虚伪和冷漠
为故乡传承文化,舍我其谁欤?
故乡文化的魂
“另眼”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关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唤醒另一个层面上的家国记忆
中国历史因这9个山西女人而改变
“华夏之源”纪行
晋商大鳄杨世堂墓志铭
岳母
文化的感动
大音希声
大家的风范
中国文坛上的“陈为人现象”
我的2017
我的2016
我的2015
我的2014
2013:我的身份和称谓的转换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