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漫谈中医》:
中药真的过敏吗
说这个问题是有根据的。
笔者对石膏过敏,稍食则会面部起疹,停药后数日可自愈。临床中也会遇到很多人对中药过敏,常见的是蝉蜕、蜈蚣、全蝎、地龙、水蛭等虫类药,也有对栀子、大黄、金银花、鱼腥草等过敏的,还有对大枣过敏的。何绍奇老先生曾讲过一例对大枣过敏的案例,他说:曾治疗一位失眠的患者,用了甘麦大枣汤加龙骨、丹参、茯神、甘松、酸枣仁。服后患者心率竟增至110次/分。嘱停药观察,一天后心率减至80次/分。如此数次,服大枣后均不佳。乃知患者为大枣过敏。此案记于《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一书中。对此笔者一直存有疑问,真的是中药过敏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现代研究将中药中某种成分提取出来,通过动物实验以验证引起过敏的原因:或由于细胞缺陷,或因于基因过度表达,或是营养物质合成障碍等等。也有理论认为,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和心情的影响。中医理论则说“有诸内,行诸外”,认为人体外部一切的变化均与体内的变化有关。
北方多发过敏性鼻炎,每年四五月和八九月最易发作。对于此病,高建忠老师多投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兼有咳嗽者,选小青龙汤加减,每每获效。但也只是获效。“这种病的治疗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是体质的问题。每于病发时用药只能缩短发作的周期、减少发作的次数,时间长了,身体的阳气恢复了,病自然就好了。这个过程很长,有的需要几年,有的需要十几年。”这是老师对过敏性体质的看法。据患者自己说,如果去南方待上一段时间,鼻炎就很少发作,这是环境的问题。而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有阳虚的根本。
据此笔者思考,若是根据此论来解释中药过敏的问题,是否可以说得通呢?
笔者曾夏月患病,头晕、身热、乏力、汗出多,自服白虎汤治疗。先时畏石膏过敏,投以小量,服后面部起疹,不敢再服。后虽面疹消退,但头痛身热缠绵半月之久。觉前方证原属对应,故又服之,只是石膏剂量加大,用至30g,同时加少量干姜。服两剂后病愈,疹无复出。
笔者为阳虚之体,多食温热辛辣不觉有异,稍食寒凉则多生不适,以腹胀、面部起疹为常见。想来起疹或并非药物过敏使然。对于本案,在里有寒,在外有热,热郁肌表而不得发,出疹也是祛邪外出的表现;对于素体阳虚者,阴寒在里,浊阴上犯,阻于清窍则头晕,郁于肌表则发疹。
基于此,对于大枣过敏者或因为素体痰湿;对于虫类药过敏者,虫类药有温、凉、燥、润不同,但皆为攻伐之品,叶天士提出“久病人络”观点,认为久病邪气入络,不易祛除,需用虫类药搜风祛邪,而过敏者多因于久病体虚;至于对金银花、连翘、大黄等过敏者,或因素体阳虚、疏散太过、外邪郁表等等。可见中药过敏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体质的偏颇,当然也不除外选方和配伍的问题。只是如今医患关系紧张,只能避之不用罢了。
中成药之再认识中成药同抗生素一样,已经被用滥了。曾见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孩,因发热来急诊看病,医生给她开了牛黄解毒丸。吃了两天热是退了,但是双脚红肿、疼痛,穿不了鞋,来找皮肤科的医生诊治。医生刚开始以为是皮肤过敏的问题,从最近去哪玩过、有没有接触特殊的东西,到袜子、鞋子是不是新的……问了个遍,都没查出什么异常。后来家属说前几天因为发热吃了牛黄解毒丸,才知道是药物的原因。要知道牛黄解毒丸中有朱砂,朱砂的成分中有水银,小孩乃稚阴稚阳之体,很容易过敏。另外,牛黄解毒丸本是救急之品,对于高热神昏患者是可以救命的。现在却用于小孩的轻微感冒,纯属滥用!然而对于重症监护室那些真正需要的患者,医者反而想不起来或者不会用了。
现在中医院的各科病房都会用到中成药。什么红景天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脑栓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灯盏细辛颗粒、尿毒清颗粒、止咳糖浆、小柴胡颗粒,比比皆是。神经科、心血管科常用活血通络的药;肾病科常用祛湿化浊的药;呼吸科常用止咳化痰平喘的药;消化科常用健脾化湿的药;肝病科常用软坚散结的药;外科常用清热解毒的药。而中医院申报临床课题也大多是研究某种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只因在人们的普遍认识里这种做法不仅简单易行,不良反应还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