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在吴国是个享有声誉的老将,任寿州节度使期间将寿州治理得非常好。眼见自己年龄大了,想回江南安度晚年,已经向朝廷提出了辞呈。但吴王和吴国朝廷了解刘金这员老将,把边防前线的寿州几个县交给他治理,上下都放心,所以就没有同意他的辞呈。
刘金已经在寿州迎接了不少从正阳渡河过来的中原官员,其中多是文人。这些官员在他部下的护送下,都顺利到达都城江都府(江苏扬州),谋到了自己的职位。比如,七年前,他就接待了一个名叫韩熙载的中原进士。韩熙载因为受到父亲的牵连,被中原朝廷捉拿,靠朋友的帮助过了淮河,逃亡到吴国的土地上。经过寿州时特地拜访了他这个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希望在人生地不熟的吴国得到他的指点和提携。从交谈中,刘金看出韩熙载这个年轻人具有深厚的学识和横溢的才华。他与这个年轻人交谈得十分愉快,酒喝得也十分畅快,一直把韩熙载喝得酩酊大醉。送他走的时候,刘金把自己儿子刘仁赡的情况介绍给了韩熙载,说如果在都城江都府不如意,就到南方去找刘仁赡,儿子大小也是那里的一个刺史,虽然爱兵书胜过一切,但也喜欢结交志士文人。对这个儿子,刘金非常满意,朝廷上下都说他教子有方,儿子年纪轻轻就成为吴国一员骁勇善战的武将,现在已经在南方当过两个州的刺史了,很有作为,声誉直逼父亲,并有超过父亲的势头。儿子只比韩熙载大两岁,与大多数从中原渡河过来的官员文士年纪相仿,所以,刘金是用父辈的关切对待那些中原南下的人。
回忆起七年前接待韩熙载的一幕,刘金在心里暗自琢磨:现在这位渡过淮河来到这里的中原人是个什么背景的人?正想着,一位身材高大、破衣褴衫的人被官兵带走进了大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