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屡遭挫折,他的政治热情渐渐消退。《与杨虞卿书》说:“今且安时顺命,用遣岁月。或免罢之后,得以自由,浩然江湖,从此长往。”他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为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如《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自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是《长恨歌》、《琵琶行》,也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成就。《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5),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来结构全篇,是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诗。白居易写《长恨歌》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有“讽谕”意味。所以,《长恨歌》写杨贵妃入宫到“安史之乱”,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但是,这一意图并没有贯穿到底。白居易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特别是对玄宗与贵妃生死相恋神话色彩般的反复渲染,更把批判主题冲淡了。如杨贵妃死后,玄宗对景伤情:“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回到长安后“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下面又写临邛道士鸿都客为玄宗上天入地寻觅,杨贵妃虽不能相见但请道士带去当年的定情物给玄宗,并重温旧日盟誓:“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