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笔自传。唐骏首部人生职场自传,从普通程序员到微软中国总裁,从盛大总裁到新华都总裁兼CEO,再到港澳资讯董事长,首次实现中国商界的MBO,唐骏屡次重新出发,在通往职业经理人的道路上,唐骏是如何创造和把握机会的?唐骏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学历门”。“学历门”事件发生之后,唐骏第一次通过出书的方式向读者讲述“学历门”的幕后真相。唐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质疑的?唐骏为什么会遭到质疑?“学历门”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会越演越烈?职业经理人应该面对质疑?唐骏是如何反思“学历门”的?……
★爆料:《唐骏自传: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重新出发》一书还爆料了唐骏之前不敢爆料或者不能爆料的很多内幕,有关微软、盛大、新华都、新浪、云南白药等公司的一些商业内幕,有关唐骏和比尔盖茨、鲍尔默、柳传志、任正非、陈天桥、陈发树等商界名流的交往内幕,等等……
★唐骏职场心得:《唐骏自传: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重新出发》一书内容有大量职业经理人、职场人士必知的知识点,包括职业经理人生存法则、职场浅规则、跳槽浅规则、如何跟老板有效沟通、如何处理与下属的关系、在谈判时要讲究什么技巧等等。
★唐骏人生感悟:《唐骏自传: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重新出发》一书涵括了唐骏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和智慧,很多人生感悟对年轻人来说非常有用,比如做人要简单、做事要勤奋、感恩心态等等。
海报:
《唐骏自传: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重新出发》一书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的首部人生职场自传,讲述了唐骏的20年的职场沉浮和50年的人生感悟。
在《唐骏自传: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重新出发》一书中,唐骏全面揭秘了“学历门”的幕后真相,系统地总结了“学历门”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尾,唐骏并以李开复的例子教育自己,对自己做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总结。
唐骏在微软、盛大、新华都时知道的很多内幕,以前不敢或者不能爆料,现在全都可以爆料了。唐骏去盛大前,和柳传志、任正非、段永基等有过什么交流?为什么要从微软跳槽去盛大?唐骏是如何“搞关系”融入盛大的?唐骏是如何成功带领盛大上市、并购解决盛大的心腹大患Actoz、与新浪打收购战的?唐骏是如何通过路演成功拿下华尔街的?唐骏为何与陈发树“一见钟情”?唐骏为何给陈发树制定“老二”战略?唐骏是如何带领新华都收购青岛啤酒的?唐骏和陈发树收购云南白药为何会失败?唐骏是如何请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做新华都商学院院长的?……
《唐骏自传:我还年轻,我还可以重新出发》书中分享了唐骏总结的大量实用的知识,包括职业经理人生存法则,职场潜规则,唐骏式谈判艺术,唐骏式演讲技巧,唐骏式政府公关课等等,应有尽有。
重新面对公众
2010年,我受邀参加长江商学院的2010年年度毕业典礼,做一个“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毕业主旨演讲。面对近1000名即将毕业和入校的学生,我的这次演讲给很多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的一位听众是中国高尔夫球场总经理俱乐部的理事长。
“学历门”事件刚过两个月,这是第一个在“学历门”后邀请我演讲的,我很犹豫。因为“学历门”后,我还没有面对过公众,但是我必须面对公众。
“我刚从欧洲游学回来,为什么去游学,因为担心大家说我没有文化。”我用这样的方式“调侃”自己,但是就“学历门”三个字和事件本身我并没有去涉及它,没有去做回击,或者纠正,更没有去“认错”。因为我心里的结还是没有打开,我还是无法去面对它,或者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它。演讲结束后,很多人过来用他们的方式鼓励我,支持我,让我觉得我可以去面对公众了。
随后,我受邀出席了《华夏时报》2010中国CEO高峰峰会,我的开场白说的就是“学历门”事件:“刚刚过去的‘学历门’事件,我知道我错了,虽然我不知道错在哪里,但是至少我的态度有问题,中国人最在乎的还是态度。”
这是我第一次用婉转的方式表达了我当时的想法,至少我已经可以去谈“学历门”这个词语,这也是一种进步。我演讲结束后,《华夏时报》的一位记者过来和我说:“你凭什么要认错?你错在哪里了?你不需要在乎那么多……”说着说着她哭了。
“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说的一切。”
……
追述学历门:从开始到结束
1997年回国,我在所有的简历上写着“分别在中国、日本和美国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一直没有明确说明我真实的学历。
2004年4月,在盛大网路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我第一次公开证实我的真实学历:北京邮电大学学士学位,日本名古屋大学硕士学位,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沿用名古屋大学博士课程学分和研究论文),因为招股说明书必须清晰说明学位出处和日期等。
2008年9月,我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校稿中发现有一处文字错误:“办到第二家公司,我差不多已放弃了学业。但凭借语音识别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我最后还是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我以邮件方式明确要求把该段不实内容进行删除。
2008年11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书中的不实内容部分并没有删除(编辑的疏忽)。
2009年1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书中的不实内容删除。
2010年4月,上海《东方早报》一记者要求我证实网络上的“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历的真实性,并准备做专题报道。我回答说:“我没有在以任何场合以任何方式说过我是加州理工大学博士。”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媒体的质疑。我明确地说明:我的学历在盛大网络2004年的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有明确说明,即我“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博士”的身份。最后这位记者查到了招股说明书,放弃了学历问题的跟踪报道。
2010年7月1日,搜狐IT的一位记者短信告诉我,网络上出现我的学历的负面报道。
2010年7月2日,“学历门”事件全面爆发,从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真实性到西太平洋大学本身合法性进行全面质疑。
我错了,三大错误
第一大错误:虚荣心让我需要一个博士光环
作为教育部公派留学生,我们一共有150人去日本攻读博士学位,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获得博士学位的同学寥寥无几,大家当时的梦想就是获得一个留学博士学位。虽然我放弃了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对博士学位的梦想。虽然我知道在职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不高,甚至也没有太大价值和意义,完全是一个虚名而已,但是我还是去申请了这个在职博士学位的课程,也申请了把我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的课程学分转为西太平大学的学分(可以免修很多课程),把我的日语论文翻译成英语(不需要再写新的论文),作为我的博士论文。
当“学历门”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开始关注这个“西太平洋大学”,但至少有一点,它当时是一家加州政府认可的合法合规的大学。
如果是为了一个自己所谓的梦想,或者一个面子,其实就是一种虚荣,总觉得我不应该成为我们留日同学中那么几个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同学之一。
第二大错误:没有给公众一个完整清晰的学历,因此造成误导
虽然我走进微软的时候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虽然博士学位对我的工作没有带来任何的优势,也没有因为拥有一个博士学位给我的简历增色,但是我没有给公众一个完整清晰的学历。
当我1997年回到国内后,在我所有的简历上都是这样写的:“分别在中国获得学士,日本获得硕士学位,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刻意把“西太平洋大学”隐去,给公众造成了一个很大的误解。
2004年的盛大网络招股说明书中我第一次公开了我的“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历,也是唯一的一次。
我应该在回国时,就把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写进我的简历中,这样就不会给公众造成误导,更不会出现后来的“加州理工大学”博士的问题。
第三大错误:认错时机太晚,造成很多麻烦
“学历门”事件爆发后,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自己觉得很无辜,甚至是受害者。因为自己始终认为,自己没有在任何场合以任何方式说过自己是“加州理工大学”博士,也觉得“西太平洋大学”博士是一个合法的学位。
其实问题就是我从开始就没有澄清我的真实学历,在学历问题上明显含糊和不透明造成的,各种误解、误读,责任在我。
如果我在“学历门”事件开始时就向大家致歉,说明我的错误所在,可能事件就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也不会给公众带来各种不良的影响。
所以错误责任全部在我这里。
我的反思:危机对应方式
第一、从一开始我就对事件很反感和抵触,采取了一种消极的不理不睬的方式,而不是用积极和坦诚的态度去面对。作为一个受到很多关注的当事人,应该站出来面对这一切,无论是证实自己的学历,还是出来承认错误。躲避只会让事情复杂化,甚至让更多的人出现反感情绪。
第二、我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错误,这个想法也是一个问题。无论怎样,在大众心里,你没有公开你的真实学历,这就是一个错。
第三、其实中国人要求的就是一个态度,而我恰恰在态度问题上犯了大忌。如果我在第一时间有一个好态度,事态也许就不会这样发展下去了。
唐骏是个普通人
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走到今天,我已经很满足了。如果说我小有成就的话,那也是通过自己的勤奋,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一些运气获得的。回顾过去的人生职业经历,曾经有过的都已经过去,现在的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人就会有喜怒哀乐,普通人就可能会犯错误。
我的普通是出身普通,我的普通也是天资普通,虽然也有过一些成就,那也是在普通人眼里的成就,过去了就还是一个普通人。
做个普通人,我过得会轻松一些,自由一些,不需要包装,不需要修饰,更不需要去添加。
但是普通的我还是有追求,有梦想,普通的我还是要去做不平凡的事。
……
Jun,谢谢你为微软做出的巨大贡献,我期盼着你重新回到微软的那一天。
——比尔盖茨
4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人物诞生了,他就是唐骏。
—— 鲍尔默
在盛大最困难的时候,当很多人选择离开盛大的时候,唐总留在了盛大,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最大的支持。唐骏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楷模。
——陈天桥
唐骏是一个完美的职业经理人,即使进入投资行业,那也肯定是经过长时间考虑与准备的。
——朱威廉
加盟新华都,支付给唐骏10亿元的转会费,其实唐骏不止这个价。
——陈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