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心理启蒙:开启儿童的心灵之窗》具中国创意的儿童艺术心理分析案例专著。通过涂鸦画,读懂孩子的心。
《艺术心理启蒙:开启儿童的心灵之窗》提供了二百多个作品案例,包括了艺术心理启蒙三大课程中的情绪表达力、丰富想象力、审美创新力,以及各个种类主题作品的艺术心理分析。通过儿童的自发性艺术作品,反映他们的内在心理历程。尤其在艺术创作的隐喻故事中,作品是表达孩子现状的最佳方式。期待这样的“翻转教育”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儿童的多元智能发展,从而开创21世纪独具特色的“开放画室”。
《艺术心理启蒙:开启儿童的心灵之窗》:
第一章 什么是儿童艺术心理启蒙
儿童艺术心理启蒙是提供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艺术创作环境,让儿童按自己的兴趣去玩耍,以此来了解儿童的心理反应、想象空间和审美表现能力,重要的是让孩子做自己。
有一位老师在这里陪伴着孩子,他不是一个权威者或指导者,他是一个拥有可以配合儿童心智发展水平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孩子开放地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的人。
一、儿童艺术心理启蒙的环境资源
这是一个具体开放自由的环境,能让孩子自然地投入自发性的创作中,而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干扰和不必要的环境刺激,完全无条件地尊重孩子的各种创意活动、让其在身心安全无虑的环境中,完成专属于自己的作品。一个设计良好的创作空间,能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在温暖舒适安全的情境中,自由自在地画出他的“内在之声”。
我们准备可容纳八名儿童、面积约四十平方米的地方,配备适合儿童人体工学的桌子和椅子。多个分离式工作桌,可按儿童的人数多少随意排列合并,配有可调节高低且有后背的椅子,材质以木制为佳。沿着墙面设置开放式置物架,高度不超过一米八,分成大小格以放置各式的创作媒材与图纸,及闭锁式置物柜用来放置儿童创作的成品及私人物品。配备大型洗手台供儿童盛水、洗手和清洗画具之用。在照明设备方面,能有落地窗最好,自然采光及空气的流动要适当,可准备立灯以供某些创作用。配有音响设备,提供背景音乐是很好的创作催化剂,也可用它作为活动时间的参照物,在适当的约定时间里结束课程。此外,儿童在创作活动中若引发了强烈的情绪或专注力不集中,可请他暂时到游戏室(约十平方米)。那里配备了沙盘、滑梯、城堡、各式玩偶等,让孩子可以先缓和情绪,恢复体力后再参加活动。
二、儿童艺术心理启蒙的基本观点
它是以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发展”为蓝图的。我们不以绝对真理的方式教导孩子“事实”,而允许用不确定性的存在事实作为艺术心理启蒙的教育方式和学习过程。
心理学家阿曼柏以一群幼儿园的儿童为对象,研究创造力的表现高低。她要求孩子做美术拼贴画,并以随机的方式将儿童分成两个组别。一组是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素材,另一组是没有选择权,实验人员事先将材料准备好。在完成作品后,由不了解分组情况的评审来评量他们的创意,结果发现那些能自由选择素材的孩子更具有创新能力。
这个结果至少可用两种方式来解释。首先,能做出自由选择创作的儿童,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更有责任感;其次,他们更关注当下的情境,也更用心去完成作品。能自由操作就鼓励了一种条件式的观点,即对不同可能性的敏锐观察力。儿童艺术心理启蒙能提供更多的选择权给孩子,这样“你可以的”的做法,让儿童产生更加用心的行为。它有三个基本观点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美术教育学习
方式的。观点之一,主题形式是开放的。儿童在开放自由的环境里,可以自发性地创作,不限制特定的形式化主题,按照自己的动机,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创作行为。我们尊重孩子的所有表现方法,不带有任何的标准化样式,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好与坏、美与丑的区别,创作的时间也没有硬性规定,直到完成为止。一切的做法,都是以儿童为主的,我们仅需要耐心地观察他们的拥有无限想象力的构图风格即可。在创作过程中不介入大人的逻辑思维方式,等完成作品后,倾听孩子的“看图说故事”,此刻,孩子已成为自己的观察者,那将是一场双方互动的感官大结合,在无形中,培养出孩子的想象能力。观点之二,创作媒材是自选的。我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作媒材,将色笔、铅笔、马克笔、粉蜡笔、油蜡笔、水彩、粉彩、丙烯颜料、黏土、不同颜色和质感的纸、各种立体的半成品、几何造型的图板等工具,摆放在四周开放式的柜子上,可随手取用,让孩子从媒材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新鲜感觉,尝试去直接动手使用它们。不论是用单色、混色或调色来创作,都能揭露并发展出儿童自己独特的自然喜好与最喜欢的内容表现形式。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观点之三,不教而教的引导方式。老师与儿童之间是彼此平等的,没有上下之分的。老师只扮演支持者、引导者及旁观者的角色,完全不介入孩子的创作行为,以一种“一无所知”的态度,允许儿童去表现此时此刻的艺术心理体验。孩子在艺术心理启蒙下,提升了认知事物的能力,情绪表达的能力,增进了人际关系互动的能力。儿童运用艺术作为媒介,去整合他们的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帮助儿童发现自己的潜能,肯定自我的能力。
……
★该书强调了孩子们需要回归自然,主动参与养育活动,在养中学、玩中学。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化创作表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使每个孩子从儿童时代就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在他们之中。
——中国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 戴耀华研究员
★人的创造力从何而来?如何培养?《艺术心理启蒙——开启儿童的心灵之窗》一书告诉我们,在生命的早期,通过艺术,可以开启儿童的心灵之窗,弥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被弱化了的右脑功能,开启儿童的感觉与直觉,培养整体思维的能力,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有想象力的儿童,才会有创造力的民族!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女与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王晓莉教授
★绘画艺术作为一种提升儿童多元智能的工具,在促进儿童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交功能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本书从独特的艺术分析视角,通过对一个个儿童绘画作品生动的心理分析,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真实的画面,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莫斯科国立大学心理学博士后 王铮副教授
★书中强调孩子的主动参与,以及差异化的创作表现。让儿童在玩乐中自然地开启艺术心理智能的好奇想象力。康耀南老师有艺术心理学的学术背景,加上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赋予了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实用价值和可读性。
—— 北京晨报教育频道资深记者 王刚老师
★经过开放画室的启蒙,孩子的言行散发出较同龄儿童更多的创新力,并打开了一扇我与他交流沟通的大门。画面无论好坏,都应该耐心倾听孩子在作品中想要表述的内容,并理解他的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对家长意义非凡。
——家长 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