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通译(人文传统经典)
0.00     定价 ¥ 4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16546
  • 作      者:
    徐志刚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人文传统经典”丛书,版本完善,校勘精良:

《论语通译》为徐志刚先生所译注,注释简要,译文通达,初版发行20多年来,已销售160万册。

与同类书相比,本书的优势很多。目前被认为最权威的一种版本,的确是质量很高,值得大家阅读。但是,人文社版本有后来居上的优势。以下略加比较,供读者参考:

 

一、人文社版本有些注释更精准。如:

《子罕》第一章,“与命与仁”,某权威版本统计《论语》讲“命”8-9次,从而认为孔子讲得少;人文社则统计到21次,认为讲得不少,更为准确。某权威版本认为此处的“与”是和的意思,而人文社认为是赞同的意思,更贴近孔子的实际和《论语》的本意。

人文社版本第112页                            某权威版本



二、人文社版本注释更为全面翔实。

例一:《公冶长》最后一章,“十室”,某权威版本无注释,人文社则注释翔实。

 

人文社版本第65页                            某权威版本


例二:《先进》第25章,某权威版本没有注释,人文社版本却有4条注释,更有助于读者学习理解。

 

人文社版本第157页                            某权威版本


三、人文社版本翻译更为到位。  如

《卫灵公》第16章,末尾“而已矣”,为感叹语气词,起到强调的作用。某权威版本翻译为“了”,过于平淡;人文社则注释为“啊”,则更为近乎孔子的语气,也更有利于学生对其心情有真切的体会。

 

人文社版本第223页                            某权威版本


四、人文社版本更为体贴,方便读者参阅。如:

 

《子路》第16章,“叶公”,某权威版本没有注释;而人文社版本不仅注释了,还友情提醒可以参阅《述而》第十九章。

此外,此处人文社版本作“近者说”,文字上更近古本原貌。

 

 

人文社版本第183页                            某权威版本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志刚,曾经参加过济南战役,抓捕过惯匪“燕子李三”; 现在是济南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是古典文学,主要是四书五经以及诗词韵律学。除教学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以及研究。徐志刚著有《诗词韵律》、《论语通译》、《论语精选综译》(译成日语、英语)等。 

展开
内容介绍

★ 广泛传阅、家喻户晓的经典

★ “阅读《论语》推荐扩展书单十种”之一

《论语》是儒家经典,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论语》较全面地记录孔子(前551-前479)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及著名门徒的言行,语言简练晓畅、雍容和顺、迂徐含蓄,内涵丰富,用意深远。研读经典,了解传统,吸收传统的精粹,非常有价值。

此次收入“人文传统经典”,吸收新近研究成果,做了细致的修订。


展开
精彩书评

媒体及专业机构推荐:

“阅读《论语》推荐扩展书单十种”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子禽问于子贡曰〔1〕:“夫子至于是邦也〔2〕,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3〕?”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4〕?”

【今译】

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会了解那一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也可以说是求来的,但是,〕老师求得的方法,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kànɡ抗),字子禽。一说,即原亢。陈国人。孔子的弟子(一说,不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一岁,生于公元前520年,卒年不详。

〔2〕夫子:孔子的弟子敬称孔子。古代凡做过大夫官职的人,可称“夫子”(孔子曾任鲁国司寇)。邦:诸侯国。

〔3〕抑与之与:“抑”,连词,表示选择,“还是……”。“与之”,给他。最后的“与”,同“欤”,语气词。

〔4〕其诸:或者,大概。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1〕,可谓孝矣。”

【今译】

孔子说:“〔看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三年都不改变他父亲所坚持的准则,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注释】

〔1〕三年:按照周礼的规定,父亲死后,儿子要守孝三年。这里也可指一段较长的时间,或多年以后。

 

有子曰:“礼之用〔1〕,和为贵。先王之道〔2〕,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3〕,亦不可行也。”

【今译】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遇事做到〕和谐为可贵。古代贤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原则。如果有的地方行不通,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调节和约束,那也是不可以的。”

【注释】

〔1〕礼:指周礼。周代先王留下的仪礼制度。

〔2〕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

〔3〕节:节制,约束。

 

有子曰:“信近于义〔1〕,言可复也〔2〕。恭近于礼,远耻辱也〔3〕。因不失其亲〔4〕,亦可宗也〔5〕。”

【今译】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这种符合于义的信约诺言,才能去实践、兑现。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做,〕就能避免耻辱。所依靠的,应当是亲近自己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是可尊崇而靠得住的。”

【注释】

〔1〕近:符合,接近。义:合理的,有道理的,符合于周礼的。

〔2〕复:实践,实行。

〔3〕远:避免,免去。

〔4〕因:依靠,凭借。

〔5〕宗:尊奉,尊崇,可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1〕,可谓好学也已。”

【今译】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注释】

〔1〕就:靠近,接近。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2〕。”

【今译】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呢?”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仍然快快乐乐,富裕而爱好礼义的人。”子贡说:“《诗经》说:‘要像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知道未来的事。”

【注释】

〔1〕“如切”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篇。“切”,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磋(cuō搓)”,把象牙加工成器物。“琢(zhuó浊)”,雕刻玉石,做成器物。“磨”,把石头加工成器物。

〔2〕“告诸”句:“诸”,“之于”的合音。“往”,已发生的事,已知的事。“来”,尚未发生的事,未知的事。这里孔子是夸子贡能举一反三。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1〕,患不知人也。”

【今译】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好处〕,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的好歹〕。”

【注释】

〔1〕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句。“知”,了解,理解。


展开
目录

目  次

 

前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