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122414
  • 作      者:
    李丽平,张彬,原庆丹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按照先总体后具体、先理论后实践的逻辑,《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议题研究》对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议题研究》共分九章,可分四大部分:前四章为第一部分,对自由贸易协定中环境问题进行了总体分析和研究;第5章至第7章为第二部分,对自由贸易协定中或与自由贸易协定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环境议题进行了探讨;第8章为第三部分,以中国为案例,对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环境条款及环境章节进行了分析;第9章为第四部分,开展趋势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议题研究》:
  除此之外,欧盟还建立了环境与贸易协调机制。首先,欧盟在处理贸易自由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充分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共同体的政策中强调必须纳入环境保护政策。在环境与贸易的关系中,欧盟坚持环境保护可以作为贸易自由的例外,即为了保护环境,可以实施贸易限制措施。但是,在环境与贸易的关系中引入“非歧视原则”和“适当性原则”。所谓非歧视性原则就是限制任意武断的歧视而阻碍贸易自由。所谓适当性原则,就是指根据共同体条约第36条的规定实施贸易限制措施必须是贴切的,即所采取的措施与追求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以及为取得目标所采取的措施限制性越低越好。根据解释,适当性原则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共同体条约第36条采取的措施必须与所追求的目标有因果关系;二是这些措施必须是对获得该目标的最少贸易限制。其次,欧盟通过双轨渠道来协调环境贸易问题,一方面通过政治途径来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部长理事会提出的六个环境行动方案为欧盟协调环境贸易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政治框架,为此,欧盟成员国和政府首脑理事会在历次会议上都强调环境政策是经济、工业、农业和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1985年的布鲁塞尔会议上,欧洲理事会就将环境政策定为经济、工业、农业和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1987年定为“欧洲环境年”。1990年的都柏林会议上,欧洲理事会通过了“环境紧迫性”宣言,并指出单一市场竞争导致了巨大的发展压力,共同体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来保证这个增长是可持续的,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法律途径来协调环境贸易问题,为此,欧共体根据单一欧洲法令的第100条及欧盟条约的第130条的规定,通过了一系列的环境指令来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共同体己经形成了一个由条约规定和理事会、委员会通过的指令组成的完备的法律框架,这些法律涉及范围广,既包括有关专门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立法,也包括对环境执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信息、经济刺激手段的应用、贸易、竞争、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最后,为实现建立共同市场而又不损害环境的目标,欧盟积极协调产品的环境标准来保证产品的自由流动。在不同的协调战略中,欧盟更依赖于统一标准。在单一欧洲法令前,共同体的目的是将协调的水平限制在保证产品自由流动最基本的要求上。在1986年后,为便于成员国采取更严格的标准,法令简化了程序,要求委员会在有关环保标准上采取较高的保护水平,并授权成员国在某些情况下如对环保是必需的,可采取比共同体的协调标准更严格的国家标准。在有关PPMs标准上,共同体逐步采取了最低的标准制度。这种制度认识到标准的差异是合法的,考虑到成员国条件的不同是可以存在的。最低标准降低了成员国污染控制成本上差异,缩小了低标准区域的生产者的环境成本上的优势,降低了向低者看齐的风险。该制度在维持竞争的公平条件的同时,并未阻碍成员国采取更严格的国家标准。
  欧盟真正在自由贸易协定中引入环境条款的法律授权是来自《欧盟条约》(EUTreaty,2012)。该条约明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欧盟内部和外部行动的首要原则。另外,《欧盟条约》第11条明确指出环境保护要求必须被综合进欧盟政策和活动的概念或实施中,特别是关于促进可持续发展。该条在2006年修订的《欧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被进一步详细说明,包括积极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确保欧盟内外政策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国际承诺一致,作为实现“欧盟应该与其贸易伙伴一起改善环境和社会标准并充分利用贸易或合作协定潜力在区域或双边水平上”行动之一。《欧盟一韩国自由贸易协定》是2006年修订的《欧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个实践,同样的方法也适用到了接下来其他谈判中。
  ……
展开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环境与自由贸易协定研究的国际背景
1.1.2 环境与自由贸易协定研究的国内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方法
1.6 内容结构和技术路线

2 环境与贸易协定理论基础研究
2.1 环境与贸易理论
2.1.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1.2 “污染天堂”假说
2.1.3 贸易诱致型环境退化假说
2.2 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
2.2.1 贸易促进环境论
2.2.2 贸易损害环境论
2.2.3 中立观点
2.3 贸易、环境及治理体系

3 环境条款在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发展及原因分析
3.1 环境条款在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发展
3.2 主要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条款情况
3.2.1 美国
3.2.2 欧盟
3.2.3 加拿大
3.2.4 韩国
3.2.5 新西兰
3.2.6 日本
3.2.7 印度
3.3 推动或拒绝设置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原因分析
3.3.1 推动设置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原因分析
3.3.2 拒绝设置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原因分析

4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的主要内容分析
4.1 自由贸易协定涵盖的主要环境内容分析
4.1.1 自由贸易协定主体文本所包括的环境条款
4.1.2 独立环境章节或附属环境合作协定中的环境内容
4.2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章节内容案例分析
4.2.1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附属协定《北美环境合作协定》
4.2.2 《美国一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环境章节
4.2.3 《欧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环境章节
4.3 环境条款谈判的主要分歧点

5 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合作条款分析
5.1 自由贸易协定中环境合作总体情况分析
5.2 自由贸易协定中环境合作条款的时间演化
5.3 自由贸易协定中涵盖环境合作条款的主要动机
5.4 环境合作的类型
5.5 环境合作的资金机制及制度安排
5.5.1 资金机制
5.5.2 制度安排
5.6 环境合作的具体领域
5.6.1 支持多边环境协定的实施
5.6.2 促进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及环境技术传播
5.6.3 能力建设

6 自由贸易协定中环境争端解决机制
7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影响评价
8 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分析
9 自由贸易协定环境条款发展趋势分析及对中国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