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里湾/赵树理文集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4235173
  • 作      者:
    赵树理
  • 出 版 社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立志做“文摊匠”的赵树理,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2. 作品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3. 文集通过赵树理先生不同体裁的作品反映了“山药蛋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实于农村充满尖锐复杂矛盾的现实生活,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独立文学流派的风范。


展开
作者简介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曾任《说说唱唱》主编、《曲艺》《人民文学》编委。赵树理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戏曲、诗歌、杂论等200余万字。他的小说,大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代表作有《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2019年9月23日,赵树理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展开
内容介绍
  《三里湾/赵树理文集》为赵树理的代表昨,
  《三里湾》围绕着三里湾农业合作社秋收、扩社、整党、开渠四项工作,描写了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王宝全四户人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葛,反映了农村中先进与落后力量的冲突,展现了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农村生活的风貌。
展开
精彩书摘
  《三里湾/赵树理文集》:
  小聚去后,金生在谈问题之前,顺便问候了一句:“大清早,你们东家伙计吵什么?”范登高知道一个党员不应该雇工,所以最怕别人说他们是“东家伙计”。他见金生这么一提,就赶紧分辩说:“我不是早向支部说过我们是合伙搞副业吗?我出牲口他出资本,怎么能算东家伙计?”金生说:“我的老同志!这就连小孩也哄不过去!谁不知道小聚是直到一九五〇年才回他村里去分了三亩机动地?他会给你拿出什么资本来?”
  这王小聚原来是三里湾正西十里“后山村”的一个孤孩子,十二岁就死去了父母,独自一个人在临河镇一家骡马大店当小伙计,因为见的牲口多,认得好坏,后来就当了牲口集市上的牙行,就在临河镇娶了个老婆安了家。在一九四七年平分土地的时候,后山村的干部曾打发人到镇上问他回去种地不,他因为怕劳动,说他不回去种地。从前的当牙行的差不多都是靠投机取巧过日子。他在一九五〇年因为在一宗牲口买卖上骗了人,被政府判了半年劳动改造,期满了强迫他回乡去劳动生产。这时候,土地已经分过了,村里只留了一部分机动地,准备给无家的退伍军人安家的,通过后山村的机动地管理委员会临时拨给他三亩。本来还可以多拨给他一点,可是他说他种不了,怕荒了出不起公粮,所以只要了三亩。
  三亩地两口人,就是劳力很强的人也只够维持生活,他两口子在过去根本没有种过地,自然觉得更吃力一些,但是就照这样参加到互助组里劳动几年,锻炼得有了能力,到了村里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时候参加了社,生活还是会好起来的,只是他不安心,虽说入了互助组,组里也管不住他,隔个三朝五日就仍往临河镇上跑一次,仍和那些不正派的牙行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当个小骗子。
  一九五一年秋收以后,有一天,范登高赶着骡子到临河镇上缴货,走到半路恰巧和他相跟上。他说:“三里湾村长!我给你赶骡子吧?”范登高本来早就想雇个人赶骡子,可是一来自己是党员,直接雇工,党不允许,变相雇工弄穿了也有被开除党籍的可能,二来自从平分土地以后,愿意出雇的人很少,所以没有雇成。现在小聚一问他,他随便开着玩笑说“可以”,可是心里想:“雇人也不要你这样的人!”两个人相跟着走了一阵子以后,范登高慢慢又想到“现在出雇的人这样缺,真要雇的话,挑剔不应太多,一点毛病没有是很不容易的”。心眼一活动,接着就转从小聚的优点上想——当过骡马店的伙计,喂牲口一定喂得好;当过牙行,牲口生了毛病一定看得出来;常在镇上住,托他贩货一定吃不了亏。他又觉得可以考虑了。就在这一路上,范登高便和王小聚谈判好了,达成了下面四条协议:每月工资二十万,生意赚了钱提奖百分之五,不参加庄稼地里工作,对外要说成合伙搞副业,不说是雇主和雇工。
  这次吵架的原因,依登高说是小聚没有认真遵守协议的精神,依小聚说是不在协议范围之内。事实是这样:骡子经常是给别人送脚,有时候给登高自己捎办一些货物,采办货物时候,事先是由登高决定,可是小聚也有机动权,见了便宜可以改变登高的计划。这次贩绒衣是登高决定的,在进货时候恰巧碰上供销社区联社也在那一家公营公司进货,小聚便凑了区联社一个现成进货价钱。在小聚还觉着小批进货凑一个大批进货的价钱一定是便宜事,回来和登高一说,登高嘴上虽说没有提出批评,心里却暗自埋怨他不机动,竟和区联社买了同样的货,再加上他又向别处缴了一次给别人运的货,迟回来了两天,区联社的绒衣就已经发到三里湾来了。供销社的卖价只是进货价加一点运费和手续费,“进价”可以凑,“卖价”凑不得——要跟供销社卖一样价就没有钱可赚了。范登高想:“照昨天晚上的事实证明,这批绒衣不赚钱也不好出手,只好放在柜子里压着本不得周转。”他正为这事苦恼了半夜,早上刚一起来又碰上小聚要请假回家收秋,这又与他的利益冲突了:脚行里有句俗话说,“要想赚钱,误了秋收过年”,越是忙时候,送脚的牲口就越少,脚价就越大。登高想:“要在这时候把骡子留在家里,除了不能赚高价运费,两个骡子一天还得吃一斗黑豆的料。里外不合算。”他觉着小聚不应该太不为他打算。他把上边的道理向小聚讲了一遍,不准小聚请假。小聚说:“我给你干了快一年了,你也得照顾我一下!我家只种了那三亩地,我老婆捎信来说明天要打谷子,你也能不让我回去照料一下吗?”登高说:“打谷子有你们互助组替你照料!打多少是多少吧,难道他们还要赚你的吗?要说照顾的话,我不能算不照顾你——一月二十万工资,还有提奖,难道还不算很大的照顾吗?偏在能赚钱的时候误我的工,你可也太不照顾我了!”小聚说:“工资、提奖是我劳力劳心换来的,说不上是你的照顾!”“就不要说是照顾,你既然拿我的钱,总得也为我打算一下吧!难道我是光为了出钱才找你来吗?”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