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归纳脱贫攻坚时期中国特色反贫困的伟大实践,以“理论+实践”的方式深入剖析了摆脱贫困的中国方案,完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初步探索。 本书聚焦于打赢中国特色脱贫攻坚战,探索中国特色共同富裕之路。对于对中国脱贫攻坚、共同富裕问题感兴趣的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能够提供很大参考价值。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彻底消除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本书在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归纳脱贫攻坚时期中国特色反贫困的伟大实践,以“理论+实践”的方式深入剖析了摆脱贫困的中国方案,完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初步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贫困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与实施的贫困治理政策息息相关,更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贫困的特点,结合实施对象的变化,对贫困治理的政策进行调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带领全国人民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史。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阶段的扶贫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把反贫困摆到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高度。总结中国特色反贫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 录
总 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贫困与贫困治理
第二节 文献梳理
第二章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阐释
第一节 中国特色反贫困的探索历程
第二节 中国特色反贫困的理论渊源
第三节 中国特色反贫困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中国特色反贫困面临的新问题
第五节 中国特色反贫困的思路创新
第六节 中国特色反贫困的经验总结
第七节 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反贫困的历史性成果
分 论
第三章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深度贫困
第二节 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四节 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主要路径
第四章 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衡性发展
第一节 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
第二节 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情况
第三节 国内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启示与借鉴
第四节 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经验
第五节 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衡性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置区后续发展
第一节 易地扶贫搬迁的总体进展与成效
第二节 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置区后续发展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第三节 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置区后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置区后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五节 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置区后续发展的实践———以保定市涞源县为例
第六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建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
第三节 农村基层党建对脱贫攻坚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四节 农村基层党建促进脱贫攻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 金融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第一节 金融扶贫的理论演进
第二节 金融扶贫的实践进展及成效
第三节 金融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深度思考
第八章 低碳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第一节 低碳扶贫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低碳扶贫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低碳扶贫的实现路径
第四节 低碳扶贫的主要模式
第九章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
第三节 发达国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做法
第四节 缩小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第十章 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节 脱贫攻坚的实践效果
第二节 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第三节 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第四节 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实践
———以保定市涞水县为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