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制度推动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
第一章 制度推动经济发展的再解释
第一节 制度与社会进步
第二节 制度的源起、内核及演进
第三节 制度的选择:强制约束到自我约束
第四节 国家与市场:制度悖论
第二章 市场供求与竞争约束下的权利配置理论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权利与市场关系的内在逻辑
第三节 基本假定及其解释
第四节 市场供求约束下的权利配置
第五节 竞争约束下的权利配置
第二篇 农地权利配置的机理
第三章 农地“三权分置”的理论与现实逻辑
第一节 农地“三权分置”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农地“三权分置”的现实逻辑
第三节 农地“三权分置”的法理逻辑
第四节 实施农地“三权分置”的路径
第四章 农地权利配置效率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权利配置效率的理论假说
第三节 农民为核心主体的农地权利配置效率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 以农民为核心主体的农地权利配置效率(1978~2019年)
第五章 农地集体所有权配置由“虚”入“实”的机理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集体所有农地权利配置由“虚”入“实”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集体所有农地的收益配置(1949~2018年)
第四节 农地集体所有权虚置的表现及原因
第五节 农地集体所有由“虚”入“实”的路径
第六章 农地征收收益配置的机理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三权分置”视角下农地征收收益配置的理论假说
第三节 “三权分置”视角下农地征收收益配置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优化农地征收收益配置的对策建议
第三篇 农地权利配置与农民收入
第七章 农地“三权分置”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逻辑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农地“三权分置”的内在逻辑及效率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农地“三权分置”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八章 农地权利的国家配置、农民自主配置与农民收入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农地权利国家配置、自主配置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农地权利国家配置、自主配置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1979~2019年)
第九章 政府约束力与农民收入
第一节 政府约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假说
第二节 政府约束与农民收入的描述性分析
第三节 政府约束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政府约束与农民收人的结论与对策
第十章 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收入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农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农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农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路径与对策
第十一章 农地收益权配置与农民收入
第一节 农地收益权配置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农地收益权配置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定性分析
第三节 农地收益权配置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定量分析
第十二章 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经营与农民收入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制度创新、技术进步、规模化经营与农民收入关系的描述性分析
第三节 制度创新、技术进步、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计量分析
第四节 制度创新、技术进步、规模化经营视角下提高
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第四篇 农地权利配置的路径与对策
第十三章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水平测度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描述性分析
第四节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十四章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测度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与制约度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第十五章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与路径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的描述性分析
第四节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分析
第五节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选择
第六节 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第十六章 资本进入农业部门的路径与对策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二元经济框架下资本进入农业部门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资本进人农业部门的现实依据
第四节 资本进入农业部门的实证分析
第十七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路径与对策
第一节 文献述评
第二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规范分析
第三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水平测度
第四节 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水平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