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组织能力建设的逻辑:为企业持续成长提供动力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308760
  • 作      者:
    翁杰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翁杰,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曾任企业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就业管理;收入分配理论和政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3部:《组织能力建设的逻辑》《企业中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经济发展中的要素收入分配动态研究》。
  本科毕业后在制造业企业工作6年,获得工程师职称,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博士毕业进入浙江工业大学任教以来,一直从事企业管理咨询项目的研究,为企业提供系统的管理解决方案,擅长于为企业提供组织能力诊断和建设;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管理者队伍建设;团队建设;组织架构设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展开
内容介绍
  首先,组织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企业管理问题。企业战略很重要,因为战略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谋划,战略决定了企业要做什么或者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战略出了问题,会带偏企业的发展方向,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致命威胁。那么,战略正确就万事大吉了吗?显然,战略始终只是一种想法或计划,而计划的价值在于行动,因此战略的价值也在于行动和执行。考察那些知名企业,颇有一种指哪儿打哪儿、干什么成什么的霸气,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浑然一体,企业总体上呈现一种能很好实现自己想法的态势。但更多的企业似乎是另外一种景象,企业领导者常常抱怨企业有战略目标但实现不了,或者自己有很好的想法却总是贯彻不下去,问题出在哪里?企业领导者往往以员工能力不足给问题下结论。实际上,问题可能出在组织能力这里,而非简单的员工能力不足,即组织能力无法支撑企业战略实现。
  既然组织能力如此重要,那是不是企业只要遵照理论指导,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就行了?现实可能比较残酷,不要说组织能力建设的合理框架没有,可能对于组织能力是什么还未形成一致认识。追溯组织能力的研究,对组织能力的界定有两派观点:一派是战略管理学者从战略执行的角度进行定义;另一派是组织管理学者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进行界定。按照常理,组织能力属于组织管理的范畴,组织管理学者给出的定义应该更为合理和更具应用性。但现实恰恰相反,战略管理学者基于战略执行的考量给出的组织能力定义,尽管在具体内容上有认识偏差,但是直接指出了组织能力建设的目的性,反而更具合理性。组织管理学者基于组织运作的角度给出的定义,受到他们深谙组织运作和管理复杂性的影响,陷入到了追求细节而忘了初衷的境地之中。对组织能力尚不能给出恰当的定义,自然就无法提供合理的组织能力建设框架。
  组织能力建设的合理框架的缺乏,带来的是实践界对组织能力理解和应用的混乱。既然合理的框架没有,那么企业该向谁学呢?知名企业。向标杆企业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这是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一致认可的,甚至被写入教科书,自然算得上人间正道。据笔者观察,在组织能力建设上,互联网企业常常采用“拿来主义”模仿知名企业。例如,浙江杭州的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创始人或者创业团队是从阿里巴巴公司出来的,在组织能力建设上模仿甚至照搬照抄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由于企业的业务性质相似和人员素质接近,好像问题不是很明显。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很多处在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让这些企业去学习谁、模仿谁?华为公司还是海尔公司?抑或是美的公司?好像都不对头。名企的企业文化来自企业创始人,企业创始人的独特价值观能学习吗?如果仅仅学习它的制度建设,没有触及深层次的价值观,能学成功吗?何况对标名企进行学习,虽然榜样的价值是无限的,但是榜样也是会死亡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表现出了困惑和焦虑,一方面是没有合理的框架可以遵循,另一方面是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很难学到家,那么到底该如何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组织能力建设框架,能指导它们切实地开展组织能力建设。
展开
精彩书摘
  《组织能力建设的逻辑:为企业持续成长提供动力》:
  《资治通鉴·周纪一》在记录“三家分晋”的历史后,司马光对才能和品德发表了评论,意思是所谓才能,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品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能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能的统帅。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对于如何用人,司马光认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对于品德的重要性,司马光认为,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能与品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①司马光将人才从才能和品德两个维度进行划分的方法,传承到今天仍在使用。例如国有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就强调要德才兼备,完全沿袭了这种划分方法;有的企业则有所变通,例如利用才能和价值观两个维度,将人才划分为四类。
  所谓的品德,可以简化为违规做事的可能性,品德差的人违规做事的概率自然就高。一个普通员工如果品德出问题了,自然会对企业造成损失,不过由于他的影响较小,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不会太大。而且,如果他所在的团队总体上风清气正,可能会将他排挤出去,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但是如果一个管理者的品德出问题了,那么影响可能很大,其中有两方面的机制:一是管理者品德有问题,很难在组织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例如一家制造企业的制造部部长,飞扬跋扈,总要求下属要懂事、要孝敬他,员工从老家回来如果不带土特产孝敬是过不了关的,长时间积累下来,整个制造部被搞得乌烟瘴气;二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提拔了品德有缺陷的管理者,双向选择机制会导致品德同样有问题的员工向他周边集聚,形成一锅坏的局面。因此,管理者职位越高,品德的重要性就越大,高级管理者的选拔必须更加重视品德的考量。
  鉴于品德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在企业内建立品德检察机制,既是为了减少或者杜绝在平时发生违反道德标准的事情,又是为了在管理者选拔时提供评价的依据。在实践中有两种品德检察机制:一种是注重事中控制,对员工发生的品德负面事件进行记录和纠正,并作为晋升和提拔的依据;另一种是注重事后控制,通过审计来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要求立即辞职或者被公司强行解雇。网飞公司就采用后一种方式,减少控制、崇尚自由是网飞公司的一种独特文化,但是自由是需要员工承担责任的。网飞公司在财务报销上给予员工充分的自由,但是如果在审计中发现问题,那么后果就很严重了。①一旦被发现问题,员工最终只能离开公司。在实际的运作中,网飞公司的员工违规报销的事情还是存在的,说明建立品德检察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组织能力为何重要
第一节 从理论中寻找基础
第二节 从实践中寻找理由

第二章 组织能力及其构成
第一节 组织能力源起何处
第二节 组织能力是什么
第三节 组织能力包含什么
第四节 已有组织能力模型的认识

第三章 人才标准建立
第一节 胜任力模型
第二节 人才标准来自何处
第三节 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第四节 管理者选拔标准

第四章 人才能力建设
第一节 人才外部获取
第二节 雇主品牌建设
第三节 人才内部开发
第四节 人才能力建设要点

第五章 流程体系建设
第一节 流程和组织能力
第二节 流程体系设计与优化
第三节 流程型组织原理

第六章 结构体系建设
第一节 组织设计的基本逻辑
第二节 组织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三节 对新型组织的审视
第四节 组织设计的要点

第七章 激励体系建设
第一节 激励和激励体系
第二节 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第三节 薪酬管理体系建设
第四节 雇佣关系民主治理

第八章 数字能力建设
第一节 数字化转型和数字能力
第二节 数字能力结构
第三节 数字能力打造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