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能与成长模式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834840
  • 作      者:
    张冀新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专业及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承担项目包括: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价值链脆弱性形成机理与超循环调控研究”,编号71703033,负责人(张冀新)本书依托项目;2. 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省级面上项目“双重价值链嵌入下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及溢出效应研究”,编号2017ADC035,负责人 张冀新 3.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价值链的扩散效应研究”,编号16D036,负责人张冀新
展开
内容介绍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控制力较弱、创新价值链驱动力较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慢,凸显多链条各环节未能有效衔接。借鉴复杂系统脆弱性理论,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行为的系统脆弱性特征。采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价值链框架,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能及成长模式。通过“战略性”导向的创新能力评价,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导性和创新依赖性特征,基于“四三结构”创新体系,从研发创新、转化创新、产品创新、载体创新4个维度及创新价值链3个环节,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新兴化”导向的创新效率评价,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价值链各环节效率链式关联性。以7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基础,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的行业差异。通过建立创新价值链效能矩阵,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为样本分类论证,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的脆弱环节,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价值链前端研发创新优势向中末端扩散的政策建议。通过构建“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模式,推动创新型产业集聚转型,依托国家高新区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
目录
1 战略性新兴产业马太效应
1.1 基于中国500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马太效应
1.2 基于专利数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马太效应

2 新兴数字产业政策研究——以京粤贵区块链为例
2.1 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和政策选取
2.2 区块链政策文本四维分析
2.3 京粤贵区块链政策实施效果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三结构”创新能力非均衡判别及评价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评价
3.2 创新能力非均衡判别
3.3 创新能力非均衡评价

4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价值链行业效率测度
4.1 创新价值链效率模型构建
4.2 创新价值链各环节效率测度
4.3 创新价值链各环节效率差异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价值链区域效率测度
5.1 创新价值链区域效率测度方法
5.2 副省级城市创新价值链效率测度

6 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能
6.1 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
6.2 基于效能评价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模式
6.3 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分析
6.4 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分析
6.5 创新型产业集群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
6.6 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

7 案例:中国光伏企业全球价值链的成长路径
7.1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光伏企业成长风险
7.2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光伏企业成长能力调查
7.3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上市光伏企业成长方式
7.4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光伏企业成长能力提升对策

8 案例: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培育
8.1 “无”中寻“有”:潜江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调查
8.2 “无”中生“有”:潜江市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
8.3 “有”中出“新”:潜江市新兴产业培育与模式创新
8.4 推动双循环平衡,促进接续替代产业培育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