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人生的终极目的
1.2 经济的社会目的
1.3 幸福含义
1.4 经济学与幸福
2 启发偏差
2.1 认知偏差
2.2 代表性启发法
2.3 可得性启发法
2.4 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3 前景理论
3.1 风险决策过程
3.2 价值函数
3.3 加权决策
3.4 框架效应
4 心理账户
4.1 心理账户
4.2 心理账户核算
4.3 心理账户决策
5 评价选择
5.1 评价模式
5.2 评价模式与偏好逆转
5.3 选择问题
6 社会比较
6.1 社会比较作用
6.2 比较对象选择
6.3 社会比较的痛苦
6.4 幸福启示
7 享乐适应
7.1 享乐适应概述
7.2 享乐适应对幸福感的影响
7.3 幸福启示
8 公平偏好
8.1 公平偏好显示
8.2 政策启示
8.3 不平等痛苦
9 跨期选择
9.1 双曲线贴现
9.2 DU模型异象
9.3 跨期贴现模型替代
9.4 社会政策启示
10 过度自信
10.1 过度自信的表现
10.2 过度自信的教训
10.3 过度自信的原因
10.4 过度自信的防范
11 幸福指南
11.1 经济学指向
11.2 幸福指南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