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史览庆城/庆城文史
0.00     定价 ¥ 63.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9022113
  • 作      者:
    何骁玲
  • 出 版 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可让人们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全面了解庆城的过去和现在,感受庆城的文化魅力,这对于提升庆城对外形象、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等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编者按照朝代列了几个大类,如经济、政治、民族、人物、文化,并从历史记载或当地传闻中按“类”选一些有关的题目,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叙述。
展开
精彩书摘
原始时代的庆城
一、庆城的自然环境
《禹贡半月刊》发刊词中说:“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这一将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地理舞台说”,催生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诞生。1936年,顾颉刚在《地理教学与民族观念》一书中引用张其昀翻译的《人生地理学》中的一段话:“夫地理与历史之关系,非仅舞台与戏剧之比也,盖舞台常静止,而地理则变动。食物也,气候也,其于人生之影响,端绪纷繁,不可胜纪。国土之于人民,其犹鸟之有巢乎!”将国土与人民比喻为“鸟之有巢”,将地理环境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史学家宁可则分析了“地理舞台说”的不足之处,认为:“地理环境不单是人类历史活动的沉默背景和消极的旁观者,它本身就是人类历史创造活动的参与者,是这种活动的对象和材料。地理环境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或不利的条件,它自身也在与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中不断改变面貌。”在这里,地理不仅仅是舞台,而且参与到演剧活动之中,构成了历史的一部分。这是对既有观念的超越。大地不仅是人们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的舞台,也应是人类的创造对象。
庆阳的历史,是在庆阳的地理环境中演出的。无论是帝王将相、庶人百姓,曾在这里体国经野、设官牧民,秣兵厉马、出击外敌;或者从事农牧业生产,都离不开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沟壑区,不仅是庆阳人民的政治舞台,也是军事舞台,还是人们生活赖以维持的经济舞台。所以,下面我们首先对庆阳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叙述。
(一)鄂尔多斯盆地
庆城县和庆阳地区所处的地理大环境是鄂尔多斯盆地。在中国的地质构造中,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构成一个“山”字形构造。这个构造,是由祁连山、吕梁山组成的弧形,在祁连山、吕梁山之间通过黄龙山、铜川背斜、永寿梁、崔木梁、岭山(凤翔县北端)、宝鸡、华家岭、乌鞘岭相连,前弧顶端位于宝鸡附近,脊柱是以贺兰山为主的一系列南北走向的狭长复式皱褶带。山字形脊柱两侧,形成盾地,东侧为鄂尔多斯盾地,西侧为阿宁(阿拉善、宁夏)盾地。今天甘肃的庆阳市、平凉市,陕西的延安市、榆林市、铜川市和咸阳市北部,宁夏的大部,内蒙古黄河以南的鄂尔多斯市(原名伊克昭盟),在地质年代上属于同一个地质单元——鄂尔多斯盆地。盆地以北从黄河大拐弯的伊克昭盟隆起,南至渭北高原,即关中的北山,从黄龙山经铜川背斜、永寿梁、崔木梁、岭山至宝鸡,地质上属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的前面弧;东至晋陕交界的黄河谷地,包括吕梁山以东;西包石嘴山—银川—固原大向斜,贺兰山—六盘山以东,属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的东侧盾地。
鄂尔多斯盆地跨陕、甘、宁、内蒙古四省区。全区土地面积近37万平方公里,人口4700余万,耕地面积约18亿亩。该地区土地辽阔,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具有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庆阳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心位置,成为长庆油田的诞生地。庆阳的历史,就是庆阳人民在这样一个大的地理单元中交互演绎而创造出来的。人们在这样的地理单元中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与周边交往。于是陕、甘、宁、内蒙古地区,在历史时期是相互关联的,在文化上具有共同性,可称为同一个文化共同体。
P1-3
展开
目录
原始时代的庆城
一、庆城的自然环境
(一)鄂尔多斯盆地
(二)气候与河流
(三)土壤与资源
(四)中国第一件旧石器的出土地
二、原始时代的庆城
(一)原始群团与血缘家庭
(二)母系氏族时期
(三)氏族制向文明的过渡
三、黄帝与岐伯的传说
夏商西周时代的庆城
一、夏时的庆城
(一)庆城的原住民——戎狄
(二)不窗奔“戎狄之间”
二、商朝时的庆城
(一)寺洼文化九站遗址
(二)公刘迁豳
(三)羌方、鬼方、彭国
三、西周时的庆城
(一)庆阳民族与西周的关系
(二)赢秦早期历史
(三)西周对庆阳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的庆城
一、春秋时的庆阳
(一)秦穆公霸西戎
(二)义渠、乌氏和朐衍之戎
二、战国时的庆城
(一)战国前期的秦国
(二)秦商鞅变法
(三)秦与义渠戎的关系
(四)北地郡的设置
(五)长城的修筑
秦汉时代的庆城
一、秦集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行政建制
(二)秦直道
二、西汉时的庆城
(一)西汉的建立
(二)西汉前期对庆阳的开发
(三)西汉中期对北地郡的开发
(四)北地郡的军事将领
三、东汉时的庆城
(一)东汉统一关陇
(二)北地郡行政建制
(三)羌人的反抗斗争
魏晋北朝时代的庆城
一、魏晋十六国时的庆城
(一)魏晋十六国行政建制
(二)少数民族在庆阳的活动
(三)十六国政权对庆阳的经营
(四)庆阳的民族
二、北朝时的庆城
(一)行政建制
(二)孝文帝改革与庆阳
(三)北魏末年各族起义中的庆阳
(四)西魏、北周的改革与庆阳
(五)北朝时庆阳的经济
(六)庆阳的北石窟寺
隋唐时代的庆城
一、隋朝时的庆城
(一)隋文帝统一中国
(二)行政建制
(三)隋与突厥的周椠之战
(四)李渊留守弘化
(五)隋朝的灭亡
二、唐朝时的庆城
(一)唐的建立与统一全国
(二)行政建制
(三)唐对突厥的防御
(四)杨文干之乱
(五)安抚庆州党项的羁縻都督府
(六)退休将军穆泰
(七)“安史之乱”中的庆阳
(八)吐蕃对陇东的争夺
宋夏金时代的庆城
一、北宋的庆城
(一)行政建制
(二)党项的强大与西夏建国
(三)庆阳境内的蕃部
(四)范仲淹父子知庆州
二、环庆路军事防御体系的确立
(一)极边地区的堡寨防御系统
(二)庆州城的城池防御系统
(三)次边地区的后勤补给系统
(四)环庆路与邻路的策应机制
(五)宋夏间环庆路的几次战事
三、金代时期的庆城
(一)宋金富平之战
(二)伪齐治下的庆阳
(三)金军攻占庆阳府和庆阳人民抗金斗争
(四)行政建制
(五)宋金时庆阳佛教
元明清时代的庆城
一、元朝时的庆城
(一)元统一中国
(二)行政建制
(三)元时民族交融的一体化趋势
二、明朝时的庆城
(一)明军攻取庆阳城
(二)军政建置
(三)庆阳军民抗击蒙古部侵扰
(四)社会与经济
(五)庆阳科举人才辈咄
(六)李梦阳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七)明末的社会动荡
三、清时的庆城
(一)清朝的建立
(二)行政建制
(三)清初平定王辅臣之乱
(四)清代庆阳科举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