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气田开发技术/高含硫气田培训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10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480200
  • 作      者:
    编者:李中超|责编:陈庆//程天阁
  • 出 版 社 :
    中国石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教材共分10章,系统总结了前期普光气田地质及开发规律认识,重点介绍多类型气藏开发技术实践和成果。编写人员在收集分析前期气田开发技术研究成果、试验成果、应用成果,技术方案、论文和总结评价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和体会,完成了构思和编撰。教材首先对川东北区块勘探开发历程、地层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特征、气藏类型等基础地质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然后对储层预测、开发方案编制优化、开发动态监测、动态分析与调整挖潜等关键技术创新应用与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围绕气田勘探开发思路与规划,对川东北区块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本书基础知识介绍简明扼要,地质认识、开发技术分析等都紧密贴近现场,适合新员工、转岗员工和现场操作人员学习培训,也可供开发管理、开发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展开
目录
第1章 勘探开发历程
1.1 区块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构造位置
1.2 勘探历程
1.2.1 普光气田
1.2.2 通南巴气田
1.3 开发历程
1.3.1 普光气田
1.3.2 通南巴气田
第2章 地层特征
2.1 上部陆相地层
2.1.1 侏罗系千佛崖组
2.1.2 侏罗系自流井组
2.1.3 三叠系须家河组
2.2 中部海相地层
2.2.1 三叠系雷口坡组
2.2.2 三叠系嘉陵江组
2.2.3 三叠系飞仙关组
2.2.4 二叠系长兴组(大隆组)
2.2.5 二叠系龙潭组
2.2.6 二叠系茅口组
2.2.7 二叠系栖霞组
2.2.8 二叠系梁山组
2.2.9 石炭系黄龙组
2.3 深部海相地层
第3章 构造特征
3.1 宣汉—达县区块
3.1.1 普光构造
3.1.2 大湾构造
3.1.3 毛坝构造
3.2 通南巴区块
第4章 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4.1 沉积相
4.1.1 上部陆相地层
4.1.2 中部海相地层
4.2 储层特征
4.2.1 上部陆相储层特征
4.2.2 中部海相储层特征
第5章 气藏类型
5.1 气藏分类标准
5.1.1 按气藏圈闭因素分类
5.1.2 按储层因素分类
5.1.3 按驱动因素分类
5.1.4 按相态因素分类
5.1.5 按天然气组分因素分类
5.1.6 按气藏地层压力系数分类
5.1.7 按气藏埋深分类
5.2 普光气田
5.3 通南巴气田
第6章 储层预测技术
6.1 普光气田
6.1.1 礁滩相储层识别与预测
6.1.2 礁滩相裂缝检测
6.1.3 礁滩相含气性检测
6.2 通南巴气田
6.2.1 储层预测技术
6.2.2 裂缝预测技术
6.2.3 Eaton法孔隙压力预测
6.2.4 基于薄板理论的地应力预测技术
第7章 气井产能评价
7.1 气井产能评价方法
7.1.1 常规回压试井方法
7.1.2 等时试井方法
7.1.3 修正等时试井方法
7.1.4 “一点法”产能评价方法
7.2 高含硫气井产能评价
7.2.1 气井短时测试产能评价
7.2.2 气井长时间系统测试产能评价
7.2.3 气井合理配产研究
7.3 致密/页岩气井产能评价
7.3.1 普光致密/页岩凝析气井产能评价
7.3.2 通南巴致密气井产能评价
第8章 开发井位部署方案优化与实施
8.1 普光气田
8.1.1 普光主体井位部署方案优化与实施
8.1.2 大湾区块井位部署方案优化与实施
8.2 通南巴气田
8.2.1 马1、马2块开发一、二期方案
8.2.2 马3块产能建设方案
8.2.3 通南巴气田须家河组气藏开发方案
8.2.4 方案实施情况
第9章 气田开发动态分析与调整挖潜
9.1 气田开发动态监测
9.1.1 动态监测项目
9.1.2 高含硫气井动态监测
9.1.3 不含硫气井动态监测
9.2 开发动态分析及调整挖潜
9.2.1 动态分析内容
9.2.2 普光气田动态分析及调整挖潜
9.2.3 通南巴气田动态分析
第10章 勘探开发前景展望
10.1 气田规划部署
10.1.1 开发规划与计划管理内容及技术要求
10.1.2 天然气开发规划编制
10.1.3 生产能力核定方法
10.1.4 可采储量标定方法
10.1.5 SEC储量评估方法
10.2 提高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思路与对策
10.2.1 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评价方法
10.2.2 思路与对策
10.3 川东北区块勘探开发前景展望
10.3.1 勘探前景
10.3.2 开发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