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行的起源
二、五行的演化——与五方的认同
五行排列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体系提出来,是在商代。商人将五行与五方的空间方位相认同,使纯客观的空间方位具有了价值范畴和相对固定的原型意义。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跨入文明社会门槛已久的殷人,较多地保留了原始偶像崇拜的遗俗。他们既事奉自己的社神,又贞于四方之帝。四方之帝对殷人如此重要,是因为殷人是一个有比较发达的畜牧业并屡事迁徙的民族。迁徙的方向是否贞吉,需要询问主管这个方向的神灵。在殷人看来,空间方位是一个实而虚,虚而实,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捉摸不定,难以把握的神秘“东西”,它一定各自有一位大神来主持,这些大神有何特性呢?殷人根据自己的感性经验,将之与金木水火土联系起来。
东方最明显的特征是它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叫汤谷的地方,生长着一株扶桑树,又称若木。十个太阳都居住在这棵树上,一个太阳出行返回后,另一个太阳方才出发,因而这棵树便具有不死与再生的神秘力量。太阳是从东到西运行不定的,而太阳栖息的若木却是固定在东方,故若木不仅成为东方的象征,而且还被殷人尊为主管东方的大神。太阳落于西方,是衰亡的象征,西风起时,万木萧杀,将之与金的刑杀特征相联系,于是金便成了殷人主管西方的大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