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深要见底 宽要到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608580
  • 作      者:
    葛守昆著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葛守昆,现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泰州分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淮安市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全国价格决策咨询专家、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价格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企业管理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会顾问。长期致力于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倡导学术研究“深要见底、宽要到边”,强调学术理论观点不畏权威、挑战权威,追求学术创新、独树一帜,成一家之言。专著《生产关系论》获江苏省政府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污权价格研究》获第四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专家文集·深要见底 宽要到边:改革时代的经济学术探索》作者葛守昆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曾任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对经济学理论研究造诣很深,发表论文上百篇,专普多种,是我省著名经济学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专家文集·深要见底 宽要到边:改革时代的经济学术探索》收录了葛先生主要论文七十多篇,基本涵盖了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体现了作者不盲从,擅长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可贵精神。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学研究很有启发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只有这种研究,才能贴近现实,反映“人”的利益、愿望,真正为“人”服务,促进“人”解放,在更高程度上完善和发展。离开“人”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只会导致在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上误人歧途,甚至南辕北辙,让人如坠五里雾中,很难找到前进的方向。
    我们认为,物质资料完全作为没有意识、没有目的的受动的客体存在,它们不仅不能直接决定生产力,同时更不能直接决定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水平再高,其本身也不会对生产关系提出要求,更不可能改变生产关系。从根本上决定生产关系的,完全取决于人特别是作为劳动者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生产关系状况的感受、愿望和改变生产关系的力量。
    众所周知,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由于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同,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可以分为劳动者和非劳动者的,如奴隶社会奴隶主作为非劳动者,并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奴隶则作为劳动者直接从事劳动;封建社会里封建地主作为非劳动者剥削劳动,农民则作为劳动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在消灭剥削和阶级对立以后,由于人人都参加劳动,都作为劳动者存在,这时候人人也就都具有了劳动者身份。但不管是在阶级社会还是无阶级社会,劳动者始终是决定生产关系的重要因素。
    纵观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总的来讲,应该说也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者要求和改变生产关系的历史。具体包括:第一,只有劳动者才能亲身感受到现存生产关系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作为有意识,有目的人,对包括自己在其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既不是毫不相干的,也不是无动于衷的,他们都感觉到自己在现实生产关系中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挥,利益是否得到合理的实现,产生对生产关系的价值判断和评价。第二,只有劳动者才会产生改变和拥护某种生产关系的愿望和要求。劳动者既是生产力的物质承担者,又是生产关系的代表者。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一方面有技术工艺和发挥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体现着对生产关系的要求。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经济学理论与发展研究
“经济人”与制度安排
十论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
经济人·经济关系和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之间的差距何在
劳动主体拓展与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化
社会主义经济学:以劳动者为本位
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第二编 生产关系理论研究
《资本论》是生产关系论
必须确立生产关系理论在中国经济学中的基础地位
关于生产关系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关于劳动者收入分配关系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劳动与资本的人格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浅析企业间经济利益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的生产关系分析
叫板于中外经济学家
深化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认识——兼论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第三编 所有制理论与改革研究
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就是劳动者所有制
所有制改革必须突出所有制主体研究
二元多样化所有制结构的选择
跳出空想色彩的“公有制情结”——将国企改革从“左”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
物权法搁浅所昭示的“左”之思想束缚必须彻底破除
“谁”来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首要责任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
揭开“剥削”之谜
拷问农村土地所有制
“私营经济”再认识
公有制应寻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实现形式

第四编 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论计划与市场二元经济运行目标模式的选择
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的片断思考
市场经济呼唤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公有资产完整和增殖

第五编 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中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对斯蒂格利茨两点看法的商榷
美国次级贷引发的经济学深层思考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一
李斯特经济思想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选择
全球化与“三个重新认识”的世界性课题
准确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生产力理论研究
“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究竟有多大区别?——与钟乃雄先生商榷
“逆城市化现象”及制度反思与创新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误区与出路
中国资本市场主体规范研究
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中国股市必须反思的若干基本问题
中国股市的困境与出路
从体制机制创新上保障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左”与“右”之间的边界在哪?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兼评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动态
可持续发展中的人格化与利益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性研究
判断经济“冷热”的依据何在?
二元运行:我国金融改革模式的重构——论金融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第六编 经济学随笔
经济学要重视对人的研究
中国经济学究竟缺少什么
物价与通货不可混为一谈
谁是企业的主人
民企看清上市这把“双刃剑”
金融高管限薪不能解决问题
如何看待人民币升值?
如何看待我国过多的外汇储备?
如何看待中国的贸易顺差
经济复苏失业率为何上升?
什么算是合格中国经济学家的基本标准?
危机后全球经济为何复苏缓慢且充满变数?
葛守昆著作要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