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拍卖会
11月某日,下午4:45,佳士得拍卖行的首席拍卖师克里斯托弗·伯奇(Christopher Burge)正在纽约一处拍卖厅里仔细地检查会场。五名工作人员蹲在地上,用尺子测量坐椅之间的距离,以便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多摆些坐椅。米黄色的布墙上挂着塞伊。通布利(Cy Twombly)、埃德·拉斯查(Ed Ruscha)等知名画家的作品。有些人喜欢这种20世纪50年代的怀旧风格,也有些人觉得这样的布置像“高级灵堂”。
伯奇倚在黑色的木制拍卖台旁边,用英国口音开始练习喊价。“100万一次,100万两次,100万三次。这是艾米的竞拍人在电话中的出价。各位先生,你们没有出价。各位女士,你们也没有出价。”他脸上露出了笑容,“140万,后排的一位女士给出了l40万……150万,这位先生出150万!谢谢!”伯奇看了看放电话的地方,工作人员两个小时之后才会把电话摆在那个位置。眼睛往电话看的同时,他心里在揣摩是否再继续等待加价。他耐心地等了一下,确认电话那边的竞拍人不再加价后,把头转向台下的那两位竞拍人,他想看透这两个人的心思,想知道他们还会不会给出更高的价格。他用温和的语气说道:“还有加价的吗?150万美元,这幅画属于过道边上的这位先生!”话音刚落,他举起拍卖槌果断地敲了下去,声音短促有力,吓了我一大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