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38199
  • 作      者:
    卢建新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卢建新,男,1974年生,湖北孝昌人,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没资学、公司金融、房地产金融等。曾在《投资研究》、《中国房地产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主持或参与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在现代经济中,资本配置是整个资源配置的核心,它是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来共同完成的。《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理论综述;其次,从理论层面考察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测度方法;再次,对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进行国际比较,并以企业系为例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总结全文,提出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展开
精彩书摘
    五、评论及本书的研究视角
    (一)总结与评论
    从前文的综述可以看出,已有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绝大部分研究以单个联合大企业内的ICM为研究对象,考察它在各分部间配置资本是否符合效率准则,并从不同角度给出相应解释。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理论模型研究,如Gertner等(1994),其主要目的是寻找ICM配置企业内部资本有效率或无效率的理论根据;另一类是实证研究,它主要通过对某些实际案例进行计量分析来判断ICM的配置效率,即ICM是否把资本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项目上。无论哪种方法,理论与现实都说明,ICM有效率与无效率总是相伴而生的,在不同的外部环境和不同的企业中两者互有高低。
    第二,有少量研究者从更微观的视角来研究ICM的配置效率。他们已经超越了分部层面的分析,把目光投向分部内车间的投资运作,以便寻找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即ICM在分部之间配置资本是相对低效率的,而在分部内配置资本却是有效率的。以Maksimovic&Phillips(2002)和Schoar(2002)为代表的学者用车间层面(Plant-level)的数据检验了ICM的配置效率。前者发现联合大企业和单分部企业的增长和投资与产业基本因素及分部层面的生产力有关;后者发现在给定时点上,联合大企业的生产力要比单分部企业的高,但是,动态来看,多元化联合大企业的生产力存在净减少(Net Reduction)现象。毫无疑问,这种研究方法非常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也是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综述
一、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早期研究及其发展
二、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及最优规模
三、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的关系
四、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
五、评论及本书的研究视角

第二章 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组织结构与内部资本市场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三、外部资本市场与内部资本市场
四、管理激励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五、本章 小结

第三章 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测度
一、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二、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测度方法
三、研究我国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
方法选择
四、本章 小结第四章 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
二、日本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
三、韩国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
四、本章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运行机制和组织模式
一、中国外部资本市场环境
二、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
三、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
四、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的组织模式
五、本章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实证研究——以企业系为例
一、实证研究对象描述
二、研究样本与数据
三、实证研究过程与结果
四、本章 小结
结束语

附录1 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构与代码
附录2 本书研究的系属上市公司信息详表
附录3 本书研究的对比上市公司信息详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