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401646
  • 作      者:
    吴太昌[等]主编
  • 出 版 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王积业、王建、王珏、王洛林、王梦奎、王学文、王亚南、卫兴华、魏杰……他们都是影响新中国六十年来经济建设的我国重量级经济学家。《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6)》收录了他们在我国经济学研究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很多作品,虽然时光已经流逝,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启迪。它们是我国经济学文献库中的宝贵财富,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文献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3.调整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向高级形态发展
    国家调控市场,不仅要保持供给和需求总量的基本平衡,还要调整它们的结构。如果只有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甚至在总体上可以出现买方市场,但结构不合理,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总量平衡也难以持久地维持下去。因此,调整结构是总量平衡的延伸,是国家调控市场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调整结构绝不是使供给结构消极地去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是要促进整个产业结构逐步走向高级化,并为市场向高级形态发展奠定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亟须调整。诚然,过去对产业结构曾进行过调整,比如60年代的经济调整实际上是结构调整,80年代初期的经济调整也是结构调整。两次调整的共同点是,通过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把重工业发展速度调下来,把农业和轻工业搞上去,使国民经济大体平衡协调地向前发展。可是,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有许多新内容和新要求。一是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关系有所缓和情况下的调整。人们往往用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来观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是否协调发展。一般认为,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轻重各占1/3左右,在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各半,就认为结构是合理的。现在的问题是,这几年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基本合理,为什么各方面的关系趋于紧张呢?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农轻重、轻工业和重工业等宏观比例关系是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情况下形成的,基础关系比较脆弱,过大需求的存在时时刻刻在威胁着上述宏观比例的稳定。在新形势下,沿用历史上形成的比例关系已经不够了。人们观察农轻重比例、轻重工业比例以及积累和消费的比例等,未曾予以注意的是尚未实现的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当这部分数量不甚庞大时,可以不加考虑,当它达到相当规模时就不能忽视了。可以说,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是高于农轻重、轻工业和重工业以及积累和消费等比例韵宏观经济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比例关系。观察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合理,比例关系是否协调,改革是否有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首先要看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否保持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要同总供给和总需求联系起来,使生产结构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
    ……
展开
目录
王积业
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论我国经济的适度增长
我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和战略性调整

王建
是走向世界新秩序还是走向战争
论城市化是走出低谷的唯一通道
论宏观调控必须转轨

王珏
论劳动力资本与国有经济产权改革
中国的繁荣需要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与现代企业制度

王洛林
当前日本金融危机
关于国有外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几个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苏联模式和经济改革

王梦奎
中国国情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关于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研究
减轻农民负担、振兴农村经济四策

王学文
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其发展及其前途
中国经济的性质是什么
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四个现代化
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性

王亚南
中国官僚资本之理论的分析
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态度与方法

王一鸣
短期政策和中期调整战略相结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
新科技革命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卫兴华
把握增长速度转变增长方式
评析马克思地租理论理解中存在的一些纰误
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的运行机制和实现形式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理论轨迹

魏杰
新体制磨合期的任务和特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及不同阶段的任务
中国企业三十年的改革历程与要点

魏礼群
认真学习和全面掌握邓小平经济理论
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论降低积累率的必要性和途径

巫宝三
论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主要方面及其意义

吴承明
传统经济·市场经济·现代化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吴敬琏
“权贵资本主义”离中国有多远
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历程的制度思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