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向美国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748463
  • 作      者:
    (美)蔡真妮著
  • 出 版 社 :
    漓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向美国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
  作者海内外博客火爆点击累计近2000万次,连续128周蝉联新浪网亲子热门排行榜!
  美国版“好妈妈”育儿经验全球同步首发,许多父母看过后,恨不得把孩子重新再养一次。
  朱旭东教授、黄全愈博士、艾樱主编联袂真诚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蔡真妮,旅美作家,三个孩子的母亲。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于国内某大学执教,现居美国。自由撰稿人,在北美的《世界周刊》《世界日报》《世界华人周刊》及国内的《青年文摘》《青年参考》《家庭育儿》《海外文摘》《留学生》《爱人》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百篇,还在《世界日报》上开设了育儿专栏;出版过多部深受华人读者喜爱的书籍,写作内容主要以家庭教育和海外华人生活为主。作者在新浪网和海外文学城网站开设的博客受到网友广泛持续的关注和追捧,累计点击量近2000万,被评为新浪育儿知名博主,并被广大网友称为美国版的“好妈妈”。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什么很多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与快乐?独立、有主见又坚强?为什么他们健康、阳光又富于创造力?……旅美作家蔡真妮深入美国社会并在美国生活多年,养育了三个从学龄前到高中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她结合自己三个孩子的养育经历,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美国家庭和学校里感人有趣的故事,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向我们揭示出美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接纳与爱,同时,也令我们深刻领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作者出国前曾经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对国内的教育现状和父母在培养孩子问题上的迷茫有较深的感受和理解。书中在介绍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从比较教育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带给中美教育的差异,从家长的角度提出了弥补不足、缩小差距的方法与措施,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可借鉴性。书中的理念和经验能满足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孩子的家庭需要,尤其适合0—18岁孩子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评
    蔡真妮在书中所讲述的她在美国的育儿经历,以及发生在美国家庭和学校里的真实故事,可以被称作是一种体验活动的比较教育,能够体现描述美国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从比较教育多样性价值的角度而言,这本书会带给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父母们很好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北师范大学教授 朱迅东
    蔡真妮是新浪网亲子频道的知名博主,她的博文一直深受网友喜爱。真妮的文字源于她的亲身经历,她的文章真实生动、幽默风趣。充满真情实感,非常能够引起妈妈们的共鸣,并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带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新郎网亲子频道主编 艾樱
    蔡真妮大学念的是师范,在国内当过老师,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至《美国生活后,异质文化的冲击,使她的育儿方法不得不改变。经历过用国外方式管教孩子的“痛苦”后,蔡真妮真切地领悟到了中美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资深记者 董月玲
    蔡真妮总是一语切中本质,像心理专家一样把手中十八般武艺使得出神入化又不着痕迹。她是百分百的母亲,能够体察每一个孩童的心,温润中解人、化人、育人。她是百分百的朋友,体谅天下父母和女人心事,循循善诱、娓娓道来。
    ——新郎网友 摸鱼儿
展开
精彩书摘
    孩子对于真诚的有内容的夸奖是来者不拒的,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产生真正的满足感。
    原则二: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而不是表扬结果。
    如果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夸奖孩子“你真聪明”是不合适的,应该夸孩子用心看书、很用功、考前做了充分准备。因为一个人聪明与否是天生的,孩子自己无法改变,而努力认真却是孩子可以通过自律做到的,表扬强化了他认真准备的行为,下一次他会再接再厉。
    过多强调孩子的聪明,孩子会自忖聪明,而不去努力,甚至以卖弄聪明的方式来讨大人的喜欢。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大浮躁,进而看不上不聪明的同学,而当遇到比自己更聪明的人时,又会产生自卑感。如果大人的着重点放在奖赏孩子认真努力的行为上,他会意识到好成绩是由踏踏实实的准备而来。
    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夸她漂亮就不如说“你笑得真甜,你很有礼貌”。因为外表不是她能决定的,大人过多地在意外表,会让孩子以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进而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会使孩子在观念上产生混淆,对她的成长不利。而微笑有礼貌这都是她能够通过努力做到的,外界的表扬强化她的礼貌行为,她就会成长为一个总是面带笑容的有礼貌的孩子。
    一个小孩数学不及格,父母要鼓励他下一次考及格,如果他真的及格了,父母要和孩子讨论的是成绩为什么提高了,从中找到他努力学习的痕迹进行表扬,对孩子付出的心血进行赞赏,不能单单去强调“及格了”这个结果。
    父母尤其应该注意的是给孩子设立目标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之外。每个孩子的能力都不尽相同,表扬能够让孩子做一件事更有热情更有兴趣更加努力,但是最终结果却不会超出他的能力之外,父母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你设立的目标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达到,最终会使孩子陷入沮丧和自我贬低之中,到最后破罐子破摔,什么表扬还是批评都不会管用了。
    夸奖、赞赏最适合用在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好的性格特点上,在学业上专长上,要看到孩子的长项在哪里,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在他擅长的方面做得最好。
    原则三:在孩子失败后鼓励。
    很多父母的习惯定式是孩子取得了成绩给予表扬鼓励,失败了要批评责难。实际上当孩子失败了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肯定,这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刻。
    有一个孩子参加一场很重要的柔道比赛,他竭尽了全力还是在最后关头以微小差距输了,孩子下来累得都要虚脱了一样。这时候,他爸爸没有露出丝毫失望之色,上来使劲搂住他说:“儿子,好样的!和对手拼到了最后一秒钟,我为你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自豪!”这个孩子因为爸爸的鼓励在比赛场上变得越来越敢打敢拼,后来得了州少年比赛的冠军,而最大的收获是他在做其他事情时也是充满了不畏失败、坚韧不拔的精神。
    父母要鼓励孩子不害怕失败,不追求完美,敢于尝试直至成功。从失败体验中建立起来的成功会让孩子变得自信强大。研究显示,在竞赛中后来居上者一般比一路领先者更体现出一份自信来。
    原则四:公开场合表扬孩子好的行为。
    中国父母常常喜欢在人前夸别人孩子,贬低自己孩子,这是最损伤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想让孩子有自信,一定要在人前表扬他,诚心诚意地把孩子性格中的闪光点,行为上、习惯上让人欣赏的地方提出来,让孩子感到你为他骄傲。人前表扬,即使是很小的一点点小事,比如孩子很贴心,出门会帮妈妈拎东西,对强化孩子良性行为的效果都极大。
    要注意的是,在公开场合表扬的一定是孩子好的性格与行为,不是孩子取得的任何成绩或者荣誉。若是后者,性质就变了,成了炫耀,同时也违背了原则二,夸奖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
    同时,“人前表扬”和“人前表演”也绝不能混为一谈,有的母亲喜欢让孩子在人前把“特长”表演一番,这有作秀及与人攀比的嫌疑,容易让孩子变得虚荣。
    原则五:不要事先赞扬。
    有的父母在孩子考试前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你肯定能考好,爸爸妈妈等着听你的好消息。”这样表面看似鼓励赞扬的话实际上会给孩子增加压力。经常听到某某考生临场发挥不好,都是孩子心理承受了太大压力所致。
    父母的态度应该是告诉孩子:考试就像平时做作业一样,要有平常心,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即可。
    原则六:少用物质奖励。
    不少家长喜欢采取物质奖赏的办法,许诺孩子如果考试得了高分,或者弹钢琴考过了级,便给孩子买贵重的物品或者领孩子去旅游等,可结果却往往不令人满意。
    为什么呢?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为两组。老师对A组的孩子们许诺,“只要画得好,就给你们奖品”,而对B组的孩子们只是告诉他们“我想看看你们自己创作的画”。两个组的孩子们都画了画,但是心理学家通过暗中观察,可以看到A组的孩子们大多都是被动地画着什么,他们绘画的兴趣明显地被降低了,而B组的孩子们却都是兴致勃勃地在创作。最后检验画作,B组孩子的画充满了创意,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组。这个实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组里都进行过,得到的结论完全一样。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让孩子快乐长大
第一部分 尊重是美国教育的核心
1.1 “尊重”比成绩更重要
1.2 “一百零一句”表扬孩子的话
1.3 表扬和夸奖孩子的几项原则
1.4 孩子的独立来自父母的培养
1.5 美国老师重建孩子的自信
1.6 数学测验我只错了两道题
1.7 父母是否该为孩子选择职业?
1.8 在美国参加孩子的家长会
1.9 在美国学校做义工的见闻
1.10 女儿的乐器选择
1.11 为什么美国孩子个个自信?

第二部分 知识与能力
2.1 美国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2.2 幼儿园的人身安全演练
2.3 给孩子插上隐形翅膀——培养阅读能力
2.4 为什么美国儿童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六倍?
2.5 美国小学的数学教学
2.6 高中生当义工
2.7 美国高中的选课
2.8 高中平时成绩对于申请大学是否重要?
2.9 华裔中学生为地震灾区募捐记
2.10 早上学与晚上学
2.11 中美教育理念的根本差异

第三部分 美国人这样当父母
3.1 为什么很多美国女性选择做家庭妇女?
3.2 无所不能的家庭主妇凯丽
3.3 孩子偷了别人的钱之后
3.4 是否该管教来家里做客的孩子?
3.5 孩子沉迷玩游戏怎么办?
3.6 世界上最好吃的花生米
3.7 “领养”女儿的男朋友
3.8 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
3.9 劳顿夫妇的育儿经
3.10 教授女儿的暑期工作

第四部分 他山之石
4.1 比较美国人和华人对“名校”的取舍
4.2 一件小事看中美父母的不同
4.3 活学活用“孔融让梨”
4.4 在美国教“弟子规”
4.5 美国孩子如此评价穷人和富人
4.6 差生变成了优秀生
4.7 优秀生为何被记过
4.8 和“性”有关的作业
4.9 “早恋”与“早练”
4.10 留学美国应注意的文化差异

第五部分 教育反思
5.1 什么是真正的“不输在起跑线”?
5.2 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不得
5.3 用闪卡教两岁孩子识字有隐患
5.4 吃饭拉锯战
5.5 打破的盘子
5.6 “富养女儿”与做家务
5.7 再谈“穷养儿子富养女”
5.8 一个名校毕业生对自己成长的反思
5.9 尖子生缘何自卑胆小?
5.10 放手,让孩子独立
5.11 一个逼孩子学琴妈妈的悔悟
5.12 我们是合格的父母吗?

第六部分 家有儿女长在国外
6.1 儿子和圣诞老人
6.2 儿子养猫记
6.3 用国外方式管教孩子的“痛苦经历”
6.4 女儿不吃饭,亲娘有恶招
6.5 女儿当了“明星学生”
6.6 女儿参加学校的音乐会表演
6.7 女儿“当法官”
6.8 “长工”培养秘籍
6.9 凯丽变成了小财迷
6.10 打点行装
6.11 谁做早饭?
6.12 教儿子开车
6.13 儿子打工记
6.14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6.15 三猪拿幼儿园的东西
6.16 三猪玩游戏
6.17 挑战与忽视
6.18 身教重于言教
6.19 性别意识
6.20 小“长工”在成长
6.21 三猪自己学会了认字
6.22 一盒无价的巧克力
美国初中对家长的要求(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