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智哲学问题新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7360
  • 作      者:
    维之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维之,(本名王湘楠),1949年生,湖北阳新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心智哲学问题研究。已出版五部学术专著:《论自我》(文津出版社,1991)、《精神本质新论》(三联书店,1993)、《因果关系研究》(长征出版社,2002)、《精神与自我现代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4)、《人类的自我意识》(现代出版社,2009),参与编著《高科技的社会意义》和《中国社会发展观》,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心智哲学问题新解》分三编。第一编为心身问题的新解决:以观念变革为主线,从困境分析、理论基础、不同观点批判和新理论建构四个方面立论,对于长期争论的“心身问题”提出了一套新的解决方案,推进了心身关系研究。第二编为心理性征的新理论:对心理现象的两大基本特性展开比较分析,首开了“知”的意义研究,追寻了意向性的形成根由,提出了新的心理本质论,并为现象学的彻底化展示了新的理路。第三编为自我意识的新观点:集中论述了深层纯粹自我的存在、奥秘与意义,辨析了心我关系,启示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三次觉醒,并指出自我理论在人体高新技术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心智哲学问题新解》在心智哲学研究上提出了一套新观点、新理论,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的思想不仅能描述和概括,而且还具有推理的能力,能够从现象中推断原因和根据。历史上,先哲们从各种形体中概括出“物质”概念后,进而又将其上升为“实体”,这是推理的结论:通过思想推理而认识到,各种自然形体之能连续而持久地存在和运动,它们必定是独立的实在东西,即实体,否则将不能有持久和连续性。物质实体乃自然现象的根据,日常语言中称为“物体”。另一方面,先哲也对精神现象进行了类似的推理。因为精神现象是由许多内心活动所构成,活动应有其主体作支持;同时,人睡觉后经常做梦,梦中一个非肉体的自己能外出四处活动;另外,人们也看见或听说过一些离奇的心灵学事件(如灵媒附体、闹鬼事件、灵魂出窍或现身等)。由是,鉴于缺乏科学的人体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先哲们概括出精神概念后也将其上升为实体,即将“精神实体”作为感觉、思想、做梦和各种心灵学事件的存在根据,并将其称为“灵魂”或“心灵”。正如恩格斯所说,“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①
  古代先哲们形成了“物体”和“灵魂”观念以后,也将上述四大性质分别归于它们,即认物体是广延性、被动性、被感知的客观实体,灵魂或心灵则是无形性、能动性、能知性实体(但主观性不能授予实体,故不能说灵魂是主观的东西)。这种观念形成后便长期在民间流传,构成了人民大众的一种普遍的日常文化心理结构,即形成一种民间心理学。这种民间心理学一方面把心灵和物体视为两种并存实体,另一方面则把能动性和能知性归于心灵而将物体视为无知无灵的惰性实体或死东西。此思想观念也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正是这种民间心理学思想观念的理论体现。
  笛卡尔哲学的存在论是在上帝之下设立了物体与心灵的并立存在:物体是物质实体,它以广延性为基本属性,是被动的,只能遵循恒常的规律而运动(以上帝为运动的始因),由此构成一切自然现象;心灵,又称自我,是无形的精神实体,以思维为基本属性,是主动而自由的存在,它的活动构成一切心理现象。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心身问题新解
导读
心身问题的出路何在?
两面论的先声、成型与发展
心身问题为何难以解决?
论传统物质观的变革
内在知觉的主体与外在知觉的对象
——关于“知觉二元论”的思考
感知的主体:心灵还是大脑?
——知觉二重论与双透视论的比较
信息两面论质疑
论内向感知与外向感知
——心身关系的新视角
脑的两向感知与心身关系
心身关系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心理现象如何产生的大脑神经机制与过程
——意识“困难问题”的一种解决

第二编 意向性、知与心理本质问题新解
导读
论“知、明、我”三位一体
意向性问题与心理结构观评析
现象域的非封闭性与意向性的根由追寻
认识·知·意向性
“认识他物如何可能”之今观
意向性与知,哪个更基本?
论心理的本质
精神心理现象之本质新观
现象学彻底化与“知”的自明性
 
第三编自我问题新解
导读
试论人的第四层面
论心我关系
“自我”的奥秘与意义
人类自我意识的意义及其三次觉醒
克隆人之我是谁?
结语
附录
自由意志问题新解
论意向性的心理地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