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危险品泄漏的风洞实验与数值模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451714
  • 作      者:
    宁平,张朝能,沈武艳著
  • 出 版 社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危险品泄漏事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确定危险物质泄漏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于拟定重大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和现场救护方案以及指导紧急救灾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危险品泄漏的风洞实验与数值模拟》针对危险品泄漏后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了风洞示踪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的探索及研究。全书共分7章,主要包括小球测风、现场风廓线的风洞还原、风洞示踪实验、危险风速确定、数值模拟、重气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等。
    《危险品泄漏的风洞实验与数值模拟》可供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重气泄漏扩散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行为复杂等特点,这些严酷的事实表明,对重气泄漏扩散方面的研究,对其扩散规律采用适当的模拟试验进行描述,深入开展重气事故性泄漏过程数学模型研究,从而确定危险物质泄漏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这些对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重大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和现场救护以及建设项目的安全、环境评价、科学预防事故性泄漏的发生、指导紧急救灾等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个旧市为预防危险物质泄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迫切需要危险品泄漏的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方面的技术支撑条件。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于2007年9月28日发布“关于发布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第一批课题申请指南的通知”中的课题5——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模拟与风险控制技术即与此研究相关。
    对于涉及有大量有毒有害危险物质的生产或储存装置,一旦发生事故性泄漏,便会导致严重后果,不仅源区内部,而且邻近地区人员的生命和环境都将遭受巨大的损失。以往发生的灾难性事故案例的严酷事实证明,对事故性重气泄漏过程进行研究刻不容缓。同时,该研究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防灾体系及城市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书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高原山区城市由于地面粗糙度大,气压又较低,其扩散行为有其独特性的一面。本书以高原山区中小城市个旧作为研究对象,在风洞中模拟个旧市城区流场,并考虑不同气象条件的影响,采用CFD模拟城区事故性重气连续源泄漏扩散。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目的及意义
1.2 重气泄漏的现状
1.2.1 现场实验
1.2.2 风洞模拟实验
1.2.3 数学模型
1.3 评价与展望

2 实验方法及装置
2.1 实验方法
2.1.1 风洞模拟的基本理论
2.1.2 风洞模拟的相似准则
2.1.3 中性大气边界层的近似模拟
2.2 实验装置
2.2.1 风洞及模型构建
2.2.2 风洞的调试

3 现场观测
3.1 观测地概况
3.1.1 自然环境
3.1.2 气候气象及污染气象特征
3.1.3 重气源分析
3.2 现场风廓线的观测
3.2.1 观测仪器和材料
3.2.2 观测方法
3.2.3 气象特征
3.3 观测结果
3.4 风廓线指数对大气污染物预测浓度的影响

4 风洞实验
4.1 流场调试
4.1.1 实验方法
4.1.2 风洞现场观测对照点流场调试
4.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 重气扩散示踪实验
4.2.1 实验方法
4.2.2 分析方法
4.2.3 示踪实验结果分析

5 重气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
5.1 重气流动和扩散过程的基本微分方程
5.1.1 气相流动和扩散的控制微分方程
5.1.2 湍流流动模型
5.1.3 近壁处理
5.2 微分方程的通用形式
5.3 定解条件
5.3.1 求解区域的确定
5.3.2 初始条件
5.3.3 边界条件
5.3.4 进口风速与温度的分布
5.3.5 大气边界层相似理论
5.4 重气扩散过程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5.4.1 求解区域的网格化
5.4.2 微分方程的离散化形式
5.4.3 速度与压力耦合的处理方法
5.4.4 变量迭代的松弛
5.4.5 泄漏源的处理
5.4.6 计算步骤及框图
5.5 模型验证
5.5.1 实验条件
5.5.2 计算步骤
5.5.3 模拟结果比较与分析

6 重气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引言
6.2 重气密度对重气扩散的影响
6.3 大气稳定度对重气扩散的影响
6.4 大气压对重气扩散的影响
6.5 气温对重气扩散的影响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建议
附录重大危险源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