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运动体自动控制领域首先采用仿真技术,面向方程建模和采用模拟计算机的数学仿真获得较普遍的应用,同时采用由自行研制的三轴模拟转台等参与的半实物仿真试验已经开始应用于飞机、导弹的工程型号研制中。60年代末,在开展连续系统仿真的同时,已经开始对离散事件系统(如交通管理、企业管理)的仿真进行研究。70年代,我国训练仿真器获得迅速发展,我国自行设计的飞行仿真器、舰艇仿真器、火电机组培训仿真系统、化工过程培训仿真系统、机车培训仿真器、坦克仿真器、汽车仿真器等相继研制成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在操作人员培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我国建设了一批水平高、规模大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如鱼雷半实物仿真系统、射频制导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红外制导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歼击机半实物仿真系统等,这些半实物仿真系统在武器型号研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90年代,我国开始对分布式交互仿真、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开展了大规模复杂系统仿真,由单个武器平台的性能仿真发展为多武器平台在作战环境下的对抗仿真。<br> 由于仿真技术在应用上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近二十年,随着系统工程与科学的发展,仿真技术已经从传统的工程领域扩展到非工程领域,在社会经济系统、环境生态系统、能源系统、生物医学系统、教育训练系统的应用中获得了日益强大的生命力。<br> 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而言,仿真技术在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人员培训、产品升级等各个阶段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使用仿真技术,以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使用人员的培训学习时间,具有突出的功效。<br> 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仿真技术进行虚拟产品开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设计人员可以利用仿真技术建立三维全数字化的虚拟产品模型,进行模型实验、模型简化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发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对于系统设计中涉及的新设备、部件或控制装置,可以利用仿真技术进行分系统实验,即一部分采用实际部件,另一部分采用模型。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新子系统投入可能造成的对原系统的破坏和影响,又可以大大缩短开工周期,提高系统投人的一次成功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