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工笔花鸟画技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2050300
  • 作      者:
    金鸿钧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工笔花鸟画技法》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优秀传统,如深入生活、酝酿意境、构图法则及笔墨技巧等等都有较深入的论述,既适合做为广大业余爱好者的入门向导,也可以做工笔花鸟画教学的辅助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李安忠,南宋高宗时画院画家,继承黄派,工禽兽、花竹,尤善画猛禽捕捉小鸟一类的题材。传世作品有《鹌鹑图》等。<br>    李迪,河阳(河南孟县)人。宁宗时供职画院,多画野逸景,传世作品有《木芙蓉图》、《狸奴蜻蜓图》、《枫鹰雉鸡图》、《鸡雏待饲图》、《雪树寒禽图》,丛竹积雪,劲挺多姿系勾染而成,枯树用笔峻劲,全以水墨勾皴,细枝用中锋勾勒笔笔见力。枝上伯劳目光炯炯,带勾的嘴锋加强了凶猛神骏的表情。鸟的大翎与小毛描写出硬与软、紧与松的变化。(见图6)<br>    马麟,山西人,马远之子。山水、人物、花鸟皆工,故宮藏其作《层叠冰绡图》在大幅中堂上只画了两枝俊俏的梅花,白梅复辦,花辦晶莹,枝干瘦硬如铁,使人感到梅花的清寒幽雅。<br>    林椿,杭州人,孝宗时画院待诏。花鸟学赵昌,传世作品有《梅竹寒禽图》、《绿橘图》、《果熟宋禽图》,后者为小册页,天真稚气的小山雀落在枝头,沙果由青转红,像还带着霜,叶片正、反、大、小,变化聚散得体,堪称佳作。<br>    ……
展开
目录
序言<br>第一章 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和风格流派<br>一 唐<br>二 五代<br>三 来<br>四 元<br>五 明<br>六 清<br><br>第二章 工笔花鸟画的工具和使用<br>一 纸和绢<br>二 毛笔<br>三 墨<br>四 颜料<br>五 调色碟<br><br>第三章 花卉的生长结构、形态与白描技法<br>一 常见花卉的结构与形态<br>二 工笔花卉的白描技法<br><br>第四章 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br>一 工笔花卉着染的艺术特色<br>二 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br>三 花卉着染的几种形式和步骤<br><br>第五章 草虫的结构和画法<br>一 蝴蝶<br>二 蜜蜂<br>三 蜻蜓<br>四 螳螂<br><br>第六章 鸟类的结构、生活习性和形象<br>一 鸟是花鸟画的重要题材<br>二 鸟的结构<br>三 鸟的生活习性和动态表情<br>四 鸟的分类<br><br>第七章 鸟的勾勒和着染法<br>一 勾勒与着染的要求<br>二 勾线与着染步骤<br>三 几种典型色彩的鸟画法举例<br><br>第八章 坡石水口的画法<br>一地坡的画法<br>二 石头的画法<br>三水的画法<br><br>第九章 临摹、写生和创作<br>一 临摹<br>二 写生<br>三 创作<br><br>第十章 工笔花鸟画的创新<br>一 要有饱满的创作激情<br>二 要精心构思,酝酿深邃的意境<br>三 反复地锤炼构图<br>四 笔墨的运用和发展<br>五 色调的处理<br>六 注意明暗对比,加强虚实变化;把双钩与没骨、工笔与意笔相结合<br>七 特技的运用<br>附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