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76940
  • 作      者:
    孟咸美著
  • 出 版 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孟咸美,男,1963年5月生,扬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任扬州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援助中心法律顾问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出版专著《竞争法研究》《你所关心的消费者权益法律问题》两部,参编规划教材两部,发表论著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学术之星文库: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以金融监管体制为主线,以历史的、比较的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了经济分析、制度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国外代表性金融监管体制作了比较研究。《学术之星文库: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主要研究了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三大部分内容,对我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制度、风险监控制度、检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金融市场危机处理制度和退市制度及国际监管合作制度等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了具体的法律建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立法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价值检验:法律实践
  法的价值的外在评价标准是指效果标准,即通过法律实践,用实践后的效果来评价法律的价值。这种评价标准通过法律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反响,法律被实施的程度,法律实施的效果反映出来。要对金融监管法的价值作出客观评价,就必须了解金融监管措施的实施程度及其对金融业的影响。如前所述自由竞争、金融安全是金融监管法的价值追求,那么金融监管法所制定的监管目标、监管措施就必须与该价值相吻合,这是对价值的法律实践检验。为了便于论证,本书拟从银行监管法的视角来分析。
  (一)金融监管法价值在银行监管目标中的体现
  从银行监管目标来看,世界各国关于银行监管的目标表述有所不同。美国《联邦储备法》第1条表明该法目的之一是“在美国境内建立更有效的银行监管制度”。具体内容是:维护公众对一个安全、完善和稳定的银行系统的信心;为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服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允许银行体系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将金融业务有所变更.德国的《信用业法》第6条授权“联邦银行监督局监管所有的信贷机构,以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营和国民经济运转的良好结果”。Et本的《普通银行法》第1条规定,“银行监管是以银行业务的公共性为前提,以维护信用、确保存款人的权益,谋求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为银行业务的健全而妥善地运营,并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全发展为目的”。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1条规定,“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综观各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大致为以下几点:(1)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保护存款人利益;(3)提高银行体系的效率,促进银行体系公平有效竞争。
  这些监管目标正是金融监管法自由竞争与金融安全价值的充分体现。因为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体现了对金融安全的价值追求;促进银行体系公平有效的渍争正是自由竞争价值的体现;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目标完全可以通过自由竞争与金融安全来得以体现,即银行业的公平有效的竞争是存款人利益的最大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则是存款人利益的长久保障。
  (二)金融监管法价值在监管措施中的体现
  金融市场的参加者包括国家、监管机关、金融机构、存款人(投资者)等参与者,这些主体享有权利(权力),承担相应的义务。法律是通过权利(权力)资源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配置来实现其价值追求的。
  1.商业银行之间以自由竞争为价值追求。自由竞争的内涵是:(1)自由竞争是相互的。竞争只能存在多千独立的市场主体之间,没有对手就不会有竞争:(2)自由竞争是自由的。只有在自由的情况下,人们才能根据自己的最大优势选择最好的方式去牟取最大化的利益;(3)自由竞争是平等的。竞争只能存在地位平等的主体之间,不平等的主体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
  自由竞争的相互性要求金融市场有多个竞争主体,而这些主体是不特定的。为此,金融业的市场准人规则,应当是透明的,其目的是允许合格者进入,而不是限制竞争者进入;自由竞争的自由性要求赋予金融主体自主经营的权利,允许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制定产品价格。片面强调“金融市场稳定”的利率限制措施自然会引发金融机构的非价格竞争,耗费更多的金融监管资源。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全球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危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第二节 金融监管模式及其发展
一、金融监管模式
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
第三节 金融监管法的价值
一、价值确立:历史分析
二、价值检验:法律实践
三、价值观的选择:金融安全观或金融效率观
四、自由竞争与金融安全的对立统一

第二章 金融监管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 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我国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
一、维护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定原则
二、保护客户利益原则
三、控制道德风险原则
四、合理适度原则
五、国际合作原则

第三章 金融监管法律体制研究
第一节 美国金融监管法律体制的演变及评析
一、美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演变
二、对美国金融监管法律体制的评析
第二节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体制的演变及评析
一、英国金融监管法律体制的演变
二、对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评析
第三节 欧盟国家金融监管结构及其评析
一、欧盟金融监管结构的演变
二、对欧盟监管立法改革的评析
第四节 金融监管体制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各国比较分析及最新发展
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改革
三、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法制

第四章 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研究
第一节 商业银行监管概述
一、商业银行监管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监管内容研究
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制的新发展
一、巴塞尔协议的本土化
二、巴塞尔Ⅱ的推进
三、巴塞尔Ⅲ的实施与中国银行业新监管体系
四、《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创新之处
第三节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制度分析
一、我国网络银行监管制度问题分析
二、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基本原则
三、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制构想
第四节 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制构想
一、构建监管法律法规
二、加强银行监管当局的监控和监督,明确其纪律与责任
三、构建激励机制
四、加强监管当局的干预
五、依法构建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第五章 政策性银行监管制度研究
第一节 政策性银行概述
一、政策性银行设立及发展
二、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监管制度
一、政策性银行面临的问题
二、政策性银行监管制度
三、完善我国政策性银行监管的建议

第六章 证券业监管制度研究
第一节 证券业监管概述
一、证券监管的内涵
二、证券监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证券监管制度分析
一、英美证券监管制度的变迁
二、英美证券监管制度分析
三、我国证券监管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第三节 我国证券业监管法制的完善
一、我国证券业监管的缺陷分析
二、完善我国证券业监管的建议

第七章 保险业监管制度研究
第一节 保险监管概述
一、保险监管的概念和意义
二、保险监管的原则
三、保险监管体制和监管部门
第二节 我国保险业监管法律规定
一、保险公司监管法律规定
二、保险中介市场监管法制规定
三、保险监管机构职能法律规定
第三节 我国保险业监管法制的完善
一、保险业监管应当以防范风险为核心
二、保险业监管应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根本目标
三、保险业监管应坚持推动行业市场化发展的方向
四、保险业监管必须与本国实际相适应

第八章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研究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概述
一、金融控股公司
二、金融控股公司对监管法制的挑战
第二节 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制分析
一、完备的监管体系及机构设置
二、明确的监管原则与指导思想
三、有效的监管措施与运行机制
第三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制的完善
一、应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二、明确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机构
三、严格金融控股公司的准入条件
四、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
五、加重控股公司的法律责任,构建救援制度
六、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第九章 金融新产品及新组织监管制度研究
第一节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法制研究
一、金融衍生工具法制分析
二、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及其监管制完善
第二节 新型金融组织监管法制研究
一、农村金融组织的法制监管研究
二、私募基金的法制监管研究
第三节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完善的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中暴露出来的法律缺陷
二、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制的思考

第十章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第一节 国际金融监管现状分析
一、金融监管理念有欠成熟
二、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内在缺陷
三、国际金融监管的非预见性与事后性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系发展与改革的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金融监管体系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外国金融监管法制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外国金融监管法制经验
二、我国金融监管制度问题分析
三、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法制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