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长极的概念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Perroux)通过对实际经济活动的观察,发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是不均衡的,存在着极化趋势。
(1)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growthpo1e)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2)技术创新带来经济发展,而技术创新是由推进型企业来实现的。
(3)这些推进型企业的形成需要特定的环境,这些推进型企业的集中地即为增长极。
(4)增长极通过推进型企业的力场实现其在经济空间中的扩散效应,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1966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中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增长极概念便同城镇体系相联系,增长极层次性对应城镇体系的层次性,并且将其发展成为可操作性的区域规划模式。
2.增长极的效应
1)支配效应
佩鲁认为,无论是大的经济单位之间还是小的经济单位之间,由于相互间的不均等而产生一种不对称关系,一些经济单位处于支配地位,一些经济单位处于被支配地位。这种影响就是支配效应。
2)乘数效应
增长极乘数效应的作用机理是规模较大、具有较高生产率的推进型企业通过对与之存在投入产出关系的一般企业的刺激和带动使其获得增长,这种紧密联系最终导致产业综合体的形成。这种由推进型企业发动、并沿着与之相关联的企业传导联系可又分为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旁侧联系。这种联系的强弱可通过乘数效应所导致的区域就业或生产的增长来体现。
3)极化效应
极化是外围要素向中心的移动过程。极化效应指增长极的推进型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的成长,这一过程及其影响称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因为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增长极的聚集,能产生聚集经济,聚集经济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直到聚集经济的限度。
从极化现象的地域空间形态来看,也有多种形式(图2—13)。主要有向心式极化,即周围区域向极化中心的极化过程;等级式极化,即基层小节点,向区域次级增长极极化,而次级增长极又向首级增长极极化;波状圈层式极化,即极化现象是围绕极化中心向外作波状圈层式展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