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诺曼底间谍战:改变二战历史的最大军事骗局:the true story of the D-Day spie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512198
  • 作      者:
    (英)本·麦金泰尔(Ben Macintyre)著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真实再现诺曼底登陆背后的情报大战
  ★英国历史畅销书作家本麦金泰尔又一力作
  ★《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泰晤士报》以及BBC等大力推荐
  ★现代惊险小说之父杰克希金斯、国际政治惊险小说大师弗雷德里克福赛斯的高度赞誉
展开
作者简介
  本·麦金泰尔,历史畅销书作家,现任英国《泰晤士报》副主编和历史、间谍等内容的专栏作家,兼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副院长。曾被推选担任英国声望最高的纪实文学奖“塞缪尔约翰逊奖”的评委会主席。作品在英美广受关注,曾获英国国家图书奖提名、《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等殊荣。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二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战的伤亡比例却最低!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战前的大规模欺骗计划。该计划中,盟军使出浑身解数:
  ·“无中生有”:虚构特工,向德国传递虚假情报;
  ·“反间之计”:策反德国特工,操控敌方情报来源;
  ·“以假乱真”:借助电影技术布置飞机坦克等系列假景;
  ·“知己知彼”:破译敌人通信密码,实时掌控动向;
  ·“攻心为上”:为对方处理私事,悄然俘获人心;
  ·“别出心裁”:用信鸽传假情报,扰乱德军信息传递;
  ·“虚实结合”:真将军指挥假部队,由不得敌方不信;
  ·“出奇制胜”:运用双面甚至多面间谍,骗中骗、连环骗;
  ……
  正是这张错综复杂的反间谍网络,成功扰乱德军的情报体系,使盟军顺利渡过英吉利海峡。通过对大量机密档案的独家研究,《诺曼底间谍战:改变二战历史的最大军事骗局》揭开了战争背后惊心动魄的内幕。
  《诺曼底间谍战:改变二战历史的最大军事骗局》获得《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泰晤士报》以及BBC等大力推荐,更得到现代惊险小说之父杰克希金斯、国际政治惊险小说大师弗雷德里克福赛斯的高度赞誉。
展开
精彩书评
  ★对于军事或情报爱好者来说,诺曼底战役绝不陌生。但本书首次解密了军情五处档案,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这场战役,以及与之相关的庞大欺骗行动。
  ——《华盛顿邮报》
  
  ★本.麦金泰尔的这一巨著,前所未有地讲述了二战D日行动中情报机构发挥的重要作用,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杰克希金斯
  
  ★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盟军向德军释放登陆点的假信号,最终拯救了数以万计战友的生命,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请看本.麦金泰尔在本书中天才般的生动讲述。
  ——弗雷德里克福赛斯
  
  ★有关诺曼底战役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鲜有作品能比本书独家披露的情报战更引人入胜……
  ——巴诺书店
  ★对于军事或情报爱好者来说,诺曼底战役绝不陌生。但本书首次解密了军情五处档案,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这场战役,以及与之相关的庞大欺骗行动。
  ——《华盛顿邮报》
  
  ★作者介绍了军情五处的诺曼底欺骗行动……全书读来就如同一部顶尖间谍惊险小说。
  ——《出版人周刊》
  
  ★本书详述了诺曼底登陆计划中一群特工的非凡欺骗行动,视角独特、故事动人,即使间谍小说也相形见绌。
  ——《人民》杂志
  
  ★麦金泰尔创作了一个紧张、刺激的真实间谍故事,生动展现了二战不为人知的一面。
  ——《书目杂志》
展开
精彩书摘
  《诺曼底间谍战:改变二战历史的最大军事骗局》:
  序言:
  1943年夏天,一个身穿格子裤,嘴叼烟斗,说话轻声细语彬彬有礼的情报官员,为自己制作的秘密武器添上了最后一笔。他曾为此耗费3年时间。这种武器威力无穷,射程无限,和以往任何的武器都不尽相同。它如此隐蔽,以至于发明它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持有这种武器,或者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它。这种武器不会将人杀死,不会致人残疾,也不赖于科技、工程或者武力。它不能炸毁城市,不能击沉U型潜艇,也不能穿透豹式坦克(Panzer)的铁甲。它所能做的远比这些更加精妙。相比于杀死敌人,它能进入敌人的脑袋:让纳粹想英国人希望他们想的事情,从而做英国人希望他们做的事情。
  军情五处的塔尔罗伯逊(Tar Robertson)制作了一种可以骗过希特勒的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为关键的时期,他曾力劝温斯顿丘吉尔使用这种武器。
  盟军的作战指挥部门已经在策划对纳粹占领的欧洲发起进攻。经过漫长的等待,双方都知道,D日的进攻将决定战争的结果。如果盟军可以横跨英吉利海峡,突破德军那道被称为“大西洋壁垒” 的坚固的海岸防御线,那么,纳粹德国可能会被打得撤出巴黎、布鲁塞尔,横穿莱茵河并一路退回柏林。而希特勒坚信,如果德军在进攻初期能成功抵抗盟军,哪怕只有一天,敌人的整个进攻都可能失败;他们将丧失斗志,而新的一次进攻需要数月的时间去准备。在那段时间,希特勒则会集中摧毁东线的苏联红军。按照埃尔温隆美尔的说法,头一个二十四小时将是“最长的一天”:没有人知道那一天会怎样结束。
  在当今用后见之明看,D日行动是个巨大的胜利,似乎也是历史的必然。但在发生之前,人们并不是这样想的。水陆两栖进攻在战争中是最难实现的。德国人在法国的海岸线构建了一个“死亡区域”,一个超过五英里深,由铁丝网、混凝土和超过六百万个地雷组成的致命障碍区域,而在这个区域后面的是重型炮台、机枪炮位和地堡。正如D日进攻前一天,英国陆军元帅和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爵士(Sir Alan Brooke)在日记中悲观地写的:“这可能是整个战争中最可怕的灾难。”
  在战争中,没有什么变量比突袭更重要,也更难于控制。如果德国人受到迷惑,甚至主动被引到登陆不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那么盟军的胜算将大大增加。在法国的被占领区,德军的数目远远超过了计划登陆的盟军数量,但是如果能在对的时间把他们留在错误的地点,两者之间的数字悬殊也就没有那么大了。截至1944年,战争每年夺去一千万人的性命。风险如此之大,盟军必须确保登陆行动成功。
  ……
展开
目录
D 日行动路线图
主要人物表
前 言
第一章 最初的招募
第二章 谜一样的人
第三章 罗曼与“雌猫”
第四章 披上伪装
第五章 俱乐部
第六章 “嘉宝”登台
第七章 挥霍狂人波波夫
第八章 一场豪赌
第九章 信鸽
第十章 真特工、假特工与双面特工
第十一章 “帽徽行动”
第十二章 发现“珍宝”
第十三章 毛遂自荐者
第十四章 坚毅时刻
第十五章 更多的情报饵
第十六章 “艺术家”的作品
第十七章 蒙哥马利的替身
第十八章 两个破折号
第十九章 杰布森的新朋友
第二十章 “我不是一直都很小心吗?”
第二十一章 “多拉行动”
第二十二章 盖世太保的客人
第二十三章 “布朗克斯”牙疼了
第二十四章 “嘉宝”的警告
第二十五章 第二场比赛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