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大山深处的森林号子
0.00     定价 ¥ 5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23226
  • 作      者:
    曹保明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曹保明,汉族,1949年9月11日生,文化学者、民俗学家。中国文联全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第七、第八届副主席,中国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中国民间文艺奖“山花奖”成就奖获得者,2000年中国民协德艺双馨会员。已出版《松花江河灯》《最后的渔猎部落》《最后一个猎鹰人》《东北亚丝绸之路》等专著140多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山深处的森林号子》就像纤夫号子、船工号子、打夯号子一样,千百年来,在东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里,也流传着粗犷豪迈、内容丰富的森林号子。它记录了长白山森林开发的久远记忆,反映了东北地域的原色文化。通过书中的故事,浓缩人生,诠释着长白山人在森林号子的带领下,团结奋进、步调一致、勇往无前的精气神。
展开
精彩书评
  ★二十余年来,在投入民间文化抢救的仁人志士中,有一位与我的关系特殊,他便是曹保明先生。这里所谓的特殊,源自他身上具有我们共同的文学写作的气质。
  每逢年节,合家团聚,我知道有一个人却在路上,他就是曹保明,东北的许多文化是被他抢救保护下来的。如果中国多几个曹保明,我们的文化将会保护得多好啊。
  ——冯骥才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山深处的森林号子》:
  冬夜,暴风雪的夜晚。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了,被人称为“大年夜”。在城镇和乡间家家都团聚在一起吃饺子过年,可是在铺着厚厚白雪的长白山老林深处一间孤零零的木房子里,一个孤苦伶仃的伐木老汉也在过年。他剁完了肉馅儿,又把外屋灶坑里的木板子火烧得旺旺的,然后走回里屋上了炕准备包饺子。这时就听屋门“吱扭”一声响了,走进一个抱着小孩的小媳妇,说:“老把头,咱俩一块过年吧。”说着,把包孩子的花被卷儿往炕上一放,盘腿往炕上一坐,就用手抓饺子馅往嘴里吃。伐木人想,这哪儿是人哪,再说,这方圆上百里的老林中也没有人家,就剩他一个无家可归的伐木者留下看山也看屋。于是老伐木者说:“你等等,我再剁点儿馅儿,要不然咱俩不够吃。”
  伐木人回身走到外屋,把开山斧伸进灶坑就烧上了。
  等开山斧烧得通红的时候,老汉从灶坑里拎出开山斧就进了里屋,照准这小媳妇的后脖梗子就是一下子,只听“嗷”的一声一溜火星子,小媳妇从门口蹿出去就不见了。伐木人再一看炕上的被卷,也不是被卷,而是桦树反。
  他一层一层地剥开桦树皮,在最里边那层中包着一个小兔崽子。第二天早上,伐木者推开屋门,沿着门口的脚印翻过一座山头,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一只死去的大兔子……
  这样的故事,如果传到了格林或普希金的耳朵里,他们一定会欣喜若狂,接着他们便会创作出惊心动魄的童话故事来。可是在东北长白山的森林里,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多得就像黑土地上的大豆高梁。于是我常想,故事是属于幻想类别的,能发生的事项越少,美妙的故事就越多,故事是依靠自身的神奇内容来打发生活的寂寞的,甚至有人会埋怨那个伐木者,多好的一个小媳妇,盼都盼不来,送上门来的人,一块过日子呗……
  那么,长白山里伐木人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呢?
  一、山场子活
  伐木,就是把大树伐下、伐倒,又叫“采伐”,做这件事的人叫伐木人。
  在地球北部的森林中,在长白山里,这些人被称为“拔大毛”的,或“放大毛”的,又称“做大木头”的。毛,指树,又叫“毛材”,是指一棵完整的树。
  约5亿年前,地球发生了喜马拉雅和海里造山运动,欧亚大陆骤然崛起,火山爆发,长白山脉形成。在久远的岁月之中,草木逐渐在荒凉的石土上长起,形成了森林,森林给人类带来了生机,给荒落带来了人烟。当人类依靠林木而生存的时候,采伐便也悄然开始了。长白山采伐历史十分久远,据考古挖掘记载,远在石器时代吉林就有了采伐活动,在今和龙市曾出土过黑曜石锯,而据碳14确定,约3000年前在今吉林的乌拉街一带就有人使用铁锯进行森林采伐。
  我国古代的元明时期,土人曾对长白山的木材进行过开发,据《长白林业志》载,清康熙十六年(1677)和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政府两次对长白山区封禁,得以形成长白山周围的原始森林,鸭绿江流域自帽儿山(临江)起至二十四道沟中国一侧,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到清同治元年(1862)山东流民相继进入鸭绿江流域,从事采参、伐木及其他农事活动。光绪六年(1880)后,封禁的土地、围场陆续开放,作为小量的采伐业逐渐开始。光绪十八年(1892)清地方官吏与木商订立合同,以20万资金组成“木植公司”,在东边道(通化一带)从事采伐、贷款及征收木税等业务。“木植公司”将资金贷给料栈、把头,施以保护,当时木业生产曾盛极一时。但经营不久,地方官吏便乘机中饱私囊,引起商民不满,经营日趋消沉。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俄合办的“鸭绿江采木公司”在东边道一带把采伐伸向长白境内。此后兴办的采木组织尚有1903年俄国建立的“极东公司”,派军人马德罗夫驻通化,对长白山森林进行掠夺性采伐,其采伐区已经到达横山一带。中日合办的“鸭绿江采木公司”设立前,从横山经小宝沟到九终点就修有运材轻轨铁道,按史料推算,当为俄商所修。日清商人合办的“义盛公司”不甘居后,竞相采伐。日俄战争之后,作为战利品日人接替了俄国人在鸭绿江流域的采伐事业,沿江开设军用木材厂。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伐木
一、山场子活
二、伐木帮
三、伐木人的宗教信奉

第二章 拖木
一、神奇的拖木人
二、与牛马为伴
三、组套
四、祭山

第三章 抬木
一、寻找最后的抬木人
二、森林号子与号子王
三、号子诞生的过程
四、号子的种类
五、森林号子的价值
六、森林号子王的故事和行话
七、口述史
八、森林的绝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