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哲学十八讲(先秦卷)
0.00     定价 ¥ 58.00
威海市图书馆
  • ISBN:
    9787505149038
  • 作      者:
    王杰
  • 出 版 社 :
    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
收藏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先秦哲学思想奠定了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根基,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本书主要选取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视角,从原始宗教与神人的关系开始讲起,追本溯源,梳理中国哲学发展的路径,厘清中国哲学主干上的硕果,揭示中国哲学精神的基本内核。具体通过十八讲,简要勾勒了中国哲学精神在先秦时期两次重大转变,给读者展示出一个完整的中国思想进化的过程,清楚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国家治理、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直接、间接作用,以为现实服务。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殷商时期的原始宗教政治与神权决定论 / 001

殷商原始宗教政治意识:宗教信仰与文化特征 /
002

殷商时代:以上帝、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天命神权论 /
006

占卜、祭祀与战争:殷商政治生活之根本 /
012

巫觋集团:神界与人界关系的沟通者与解释者 /
016

第二讲 殷周至春秋时期的神人关系 / 021

殷商时期:神性至尊 / 022

西周时期:神人互补 / 024

春秋中晚期:人的凸显 / 029

第三讲 西周时期神权政治向伦理政治的转向 / 033

政治忧患意识:一种新的天命价值观 /
035

德政原则:以“敬德保民”为核心的政治道德体系 / 041

第四讲 春秋时期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 / 047

殷周神权政治价值观的崩解 / 048

民本论:伦理政治价值观的核心 / 050

重人事轻神事: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
/ 055

第五讲 寻求儒家思想形而上的价值依据以《易传》儒道思想结合为例 / 063

《易传》之成书及学派归属问题考辨 /
064

人类社会演进图式与“三材之道” / 067

《易传》与理想人格塑造 / 070

《易传》与主体价值的实现 / 076

第六讲 超稳定伦理政治模式:孔子的“仁—礼”思想及其展开 / 081

仁论:内在价值规范及思想内涵创新 /
083

礼说:礼的价值的多层面呈现 / 088

礼的治国安邦作用与政治教化功能 / 099

超稳定的仁—礼伦理政治模式:对传统之礼的新诠释 / 104

第七讲 现实的超越与政治的批判——孔子政治理论体系的构建 / 111

天命、人性思想与政治价值依据 / 113

第八讲 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治主义治国模式 / 123

德治的内在规定及逻辑展开 / 124

德治主义之前提设定:君主的道德修养与自觉 /
126

民本原则:以富民教民为政治归趣 / 129

德主刑辅:一种宽猛相济的治民方法 /
133

第九讲 孔子的政治理想人格论 / 137

第十讲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学说 / 145

曾子与《大学》辨:一个需要重估的原始课题 /
146

孝道观:对儒家伦理思想精髓的体悟 /
150

对道德修养的强调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152

“三纲领”学说:对道德主体实践的指导 / 154

“八条目”理论 —— 修己正人的道德政治论 /
15

第十一讲 《中庸》:构建以“诚”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 / 165

子思与郭店竹简、《中庸》:辨析与结论 /
167

心性性命论的三重结构:自然、道德与政治层面 /
177

正身与正世:儒家德治主义理想的进一步阐释 /
185

对尧舜禅让说的论证:终极政治理想的实现途径 /
191

构建以“诚”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 / 197

第十二讲 超凡入圣:孟子的自我道德修养及理想人格塑造 / 207

修身、修心与道德修养 / 208

节欲寡欲与存心养性 / 210

理想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 212

第十三讲 孟子政治哲学中的六大理论辨题 / 215

人禽之辨 / 216

义利之辨
/ 217

王霸之辨 / 219

夷夏之辨 / 221

君主一夫之辨 / 222

天下国家之辨 / 223

第十四讲 人性善假设:孟子仁政思想建构的逻辑前提 / 225

孟子与告子:对人性问题的不同见解 / 227

对人性本善的假设与证明 / 228

四善端的涵养与扩充 / 231

孟子人性理论的分析 / 232

第十五讲 孟子仁政思想中的经济利益原则与道德教化原则 / 235

经济利益原则:制民之恒产与取于民有制 / 236

道德教化原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 / 243

第十六讲 民贵君轻: 孟子的民本政治模式 / 247

民本政治模式之提出 / 248

民本政治模式之阐释 / 249

民本政治模式之影响 / 252

第十七讲 荀子:构建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 / 255

礼的内涵变迁及基本政治功用 / 256

礼的核心:等级制度的确立与维护 / 259

礼为修身立命、治国安邦之本 / 260

援法入礼与隆礼重法——礼法之互补性 / 261

第十八讲 荀子历史哲学思想论纲 / 265

历史哲学观的突破与超越 / 266

对社会构成及主体需要问题的剖析 / 268

先王后王并重论及其历史价值 / 272

对人性问题的理论阐释及其构想 / 276



参考文献: / 28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威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