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法学教授对民族志的研究证据进行系统质疑的书,在美国学界引起了热议。英文原书2017年11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计划首印3 000册。民族志研究大量依赖的是匿名的信息源。研究结果往往只是由单个的研究者报告出来,而对研究报告的读者来说,原始数据是无法看到的。在对民族志的证据细节进行挖掘的时候,作者发现了太多的民族志论断是可疑的、夸大的、有倾向性的,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作者利用辩护律师的工具和技巧,基于当代研究文本和初始资料来源,探索了民族志叙事背后的故事。作者“审问”了50多本他能够针对细节求证的美国都市民族志,包括《扫地出门》《乡下人的悲歌》等国内读者熟悉的作品,发现大部分的民族志作者都缺乏“事实核查”(fact check)的动作或声明(戴斯蒙的《扫地出门》是少数例外),并经常轻信报导人的叙事然后顺理成章地书写出来。许多研究证据不过是谣言、传说和根本靠不住的道听途说。这本书的读者可以看到,对证据质量更多的关注,可以如何令社会科学的质性研究受益。这本书还建议民族志可以从法学、新闻学等学科那里学习如何重视证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