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小儿推拿源流与发展/ 002
第二节 小儿推拿的基本作用/ 009
一、调理阴阳/ 010
二、调理升降出入/ 011
三、顺逆补泻/ 012
四、温寒清热/ 014
第三节 小儿推拿的作用原理/ 015
一、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015
二、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015
三、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016
四、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016
五、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016
六、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016
七、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016
八、对皮肤的作用/ 017
九、镇痛作用机制/ 017
第二章小儿的生长发育
一、年龄分期/ 019
二、生理常数/ 021
第三章小儿的喂养与保健
一、新生儿的护养/ 027
二、婴儿的喂养/ 027
三、小儿保健/ 028
第四章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032
二、病理特点/ 033
第五章小儿推拿的应用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医学基础概要/ 037
一、整体观念与推拿/ 037
二、辨证论治与推拿/ 038
三、阴阳五行与推拿/ 039
四、脏腑经络与推拿/ 048
五、营卫气血与推拿/ 050
第二节 小儿疾病诊法要点/ 052
一、望诊/ 053
二、闻诊/ 058
三、问诊/ 059
四、切诊/ 062
第三节 小儿疾病辨证概要/ 064
一、八纲辨证要点/ 064
二、脏腑病机与辨证/ 069
三、卫气营血辨证简介/ 078
四、六淫病因辨证要点/ 080
五、气血津液辨证/ 082
第六章 小儿推拿特定穴
第一节 头面部穴/ 088
天门/ 088
坎宫/ 089
太阳/ 089
山根/ 090
耳后高骨/ 090
第二节 胸腹部穴/ 091
乳根、乳旁/ 091
腹穴/ 091
腹阴阳/ 092
脐/ 092
丹田/ 092
肚角/ 093
第三节 背腰部穴/ 093
天柱骨/ 093
七节骨/ 094
龟尾/ 095
脊柱/ 095
第四节 上肢部穴/ 096
脾经/ 096
肝经/ 096
心经/ 097
肺经/ 097
肾经/ 098
大肠/ 099
小肠/ 099
十王/ 100
四横纹/ 100
掌小横纹/ 101
肾顶/ 102
天门入虎口/ 102
内劳宫/ 102
小天心/ 103
内八卦/ 103
板门/ 104
胃经/ 105
运土入水/ 106
运水入土/ 106
大横纹/ 106
总筋/ 107
端正/ 107
老龙/ 108
五指节/ 108
二扇门/ 108
外劳宫/ 109
威灵/ 109
精宁/ 110
二人上马/ 110
一窝风/ 110
膊阳池/ 111
三关/ 111
天河水/ 112
六腑/ 112
第五节 下肢部穴/ 113
箕门/ 113
百虫窝/ 113
足三里/ 114
涌泉/ 114
第七章 小儿推拿手法
第一节 小儿推拿手法概要/ 116
一、小儿推拿手法特点/ 116
二、小儿推拿手法基本要求/ 116
三、小儿推拿补泻方法/ 117
四、小儿推拿手法练习方法/ 119
第二节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119
推法/ 119
拿法/ 121
按法/ 121
摩法/ 122
掐法/ 123
揉法/ 123
运法/ 124
搓法/ 125
摇法/ 125
捏法/ 126
挤捏法/ 126
捣法/ 127
擦法/ 128
第三节 小儿推拿复式手法/ 128
黄蜂入洞/ 128
双凤展翅/ 129
揉耳摇头/ 129
猿猴摘果/ 130
丹凤摇尾/ 130
老汉扳缯/ 131
天门入虎口/ 131
凤凰单展翅/ 132
孤雁游飞/ 132
引水上天河/ 132
打马过天河/ 133
水底捞明月/ 133
飞经走气/ 134
飞金走气/ 134
摇抖肘/ 134
苍龙摆尾/ 135
乌龙摆尾/ 135
双龙摆尾/ 135
二龙戏珠/ 135
赤凤点头/ 136
凤凰展翅/ 136
按弦走搓摩/ 137
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137
老虎吞食/ 137
按肩井/ 138
第八章 小儿推拿须知
第一节 小儿推拿治病与保健特点/140
第二节 小儿推拿治则/ 141
第三节 小儿推拿处方/ 143
第四节 小儿推拿禁忌证/ 144
第五节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44
第六节 小儿推拿介质/ 145
第九章 小儿常见疾病推拿治疗
第一节 发热/ 148
第二节 咳嗽/ 151
第三节 哮喘/ 154
第四节 泄泻/ 157
第五节 腹痛/ 161
第六节 呕吐/ 164
第七节 厌食/ 167
第八节 疳证/ 170
第九节 口疮/ 175
第十节 便秘/ 178
第十一节 夜啼/ 180
第十二节 惊风/ 183
第十三节 遗尿/ 186
第十四节 肌性斜颈/ 190
第十五节 脑性瘫痪/ 192
第十六节 小儿麻痹后遗症/ 198
第十七节 软组织损伤/ 202
一、踝关节扭伤/ 202
二、髋部扭伤/ 203
三、桡骨头半脱位/ 205
四、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207
第十章 小儿按摩保健
第一节 婴儿按摩保健/ 211
第二节 小儿健体按摩保健/ 212
第三节 小儿健脾胃按摩保健/ 213
第四节 小儿保肺按摩保健/ 215
第五节 小儿健脑益智按摩保健/ 216
第六节 小儿安神按摩保健/ 217
第七节 小儿捏脊保健/ 217
第八节 小儿脊柱按摩保健/ 218
第九节 小儿肩关节按摩保健/ 219
第十节 小儿指腕关节按摩保健/ 219
第十一节 小儿膝关节按摩保健/ 220
第十二节 小儿踝关节按摩保健/ 220
附篇
徐谦光《推拿三字经》/ 222
小儿推拿主要流派特点/ 224
儿科常用中成药/ 233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儿童免疫程序表(2021 年版)/ 241
主要参考文献/ 24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