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
0.00     定价 ¥ 69.00
威海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8075888
  • 作      者:
    [日]野村浩一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3.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的20世纪堪称“战争与革命的世纪”,这样的一个历史时代到底该如何去定义呢?清王朝作为中华最后的帝国体制被打倒的时候,中国革命的担当者们如何理解旧中国?面对西方世界及日本的经济、文化、军事侵略,他们所背负的历史性课题是什么呢?又是如何从帝国向共和国转换的呢?本书以对民权、立宪、皇权这三个政治文化范畴动态的分析为出发点,探索了20世纪前四十年间,在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交错的状况下,中国政治展开过程中若干重要的政治思想史问题。作者采用问题史的写作方法,描绘了“中华世界”在近代潮流中被重组的独特的权力样貌,以及20世纪中国获得的新旧重叠的、多种多样的思想成果。
展开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辛亥革命的政治文化——民权·立宪·皇权
一 序言——问题所在
二 辛亥前史——意识到旧封建社会制度的弊端并实施变革
三 革命派·孙中山——边际人与“农民文化”
四 革命战略——民权与强权
五 创建“共和”——新的政治社会的尝试与彷徨
六 立宪派张謇——乡绅的政治文化
七 象征性语言“立宪”的含义
八 革命的发展历程与“统一-分裂”构图
九 传统皇权及其分裂
十 小结——若干展望
第二章 民国时期各种思想潮流的考察——“五四”启蒙、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一 1910年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 为了克服身份认同危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地位、含义与作用
三 政治季节——孙中山之死与戴季陶·孙中山主义的登场
四 国民党“训政”的开始、胡适的人权论以及“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民权与人权之争
五 围绕个体与共同体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相位——关于“爱国的自由”与毛泽东《实践论》的地位
六 小结
第三章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相位与命运——以1930年代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为中心
序言——问题所在
一 创造新文明——胡适的研究
二 1920年代的胡适——政治与文化相生相克
三 南京国民政府上台以及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派”——与国民党“训政”叫板
四 《独立评论》的世界——“自由民主派”与民族主义
小结 历史之问
终 章
后 记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威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