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坚持底线思维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底线思维的精神实质
三、明确底线思维的实践要求
四、底线思维的方法论自觉
第一章 底线思维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底线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体现
第二节 底线思维体现中国传统哲学智慧
第三节 底线思维吸收了世界文明成果
第二章 新时代经济建设中的底线思维
第一节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摸底我国经济发展大势,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
二、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社会政策托底功能
三、找准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抢占创新驱动的战略制高点
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节 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二、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发展稳定
三、碗里应该主要装着中国粮,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第三节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守住维护金融安全底线
一、填补金融监管漏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二、积极防控债务风险,有效抑制资产泡沫
三、加强金融安全能力建设,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四节 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一、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
二、积极面对市场经济考验,增强驾驭市场风险能力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主线,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线
第三章 新时代政治建设中的底线思维
第一节 守住政治底线,防范政治风险
一、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底线把准政治方向
二、牢守党的全面领导底线,强化政治自觉
三、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底线,夯实政治根基
四、筑牢共产主义信仰之基,增强政治定力
第二节 坚守法律底线,践行依法治国
一、维护宪法权威,捍卫法律尊严
二、坚持依法用权底线,不逾越法律红线
三、坚守公平正义底线,实现法治社会
四、牢守法治意识底线,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节 牢守执政底线,保证政治安全
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抵御能力不足危险
二、坚守“实干”底线,防范脱离群众危险
三、严守政治纪律底线,防范精神懈怠危险
四、紧抓反腐倡廉红线,永葆廉洁政治本色
第四章 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中的底线思维
第一节 立根固本,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
一、守护文化根脉,传承不灭精神薪火
二、守卫文化安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第二节 旗帜鲜明,守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底线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
二、占领舆论阵地,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第三节 激浊扬清,牢守思想道德防线
一、树立合格标尺,高扬向上向善,筑牢道德底线
二、处理好文化与市场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
第五章 新时代民生建设中的底线思维
第一节 坚守民生底线,实现教育公平
一、实现教育公平,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二、促进教育公平,保证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教育
三、牢守教育公平,严格考试招生制度
四、夯实公平教育“地基”,加强基础教育建设
第二节 守护民生防线,保护人民生命线
一、加快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强化红线意识,实施生产安全发展战略
第三节 扎牢民生底板,密织社会保障网
一、牢守民生之本,应对就业新形势
二、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三、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发展,使人民拥有安稳晚年生活
第四节 力破民生之忧,补齐贫困短板
一、不忘人民群众疾苦,肩扛扶贫历史重担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兜住脱贫任务底线
三、推进精准扶贫,保障脱贫标准底线
第六章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底线思维
第一节 守住生态红线,保障生态平衡
一、解析生态文明观,把握生态底线
二、认知生态红线观念,筑牢生态底板
三、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坚守生态底线
第二节 维护发展底线,解决生态经济两难
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促进产业转型
第三节 加强制度建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