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荷尔德林传:来吧-朋友!到广阔天地中去!
0.00     定价 ¥ 68.00
威海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8182493
  • 作      者:
    [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 出 版 社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
  • 出版日期:
    2023.07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1770—1843),一个哲学、宗教和诗歌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天才,一个在生活中找不到立足点的孤独者。作为诗人、翻译家、哲学家、家庭教师、革命者,荷尔德林的一生都活在个人的和政治的紧张氛围中。在各种压力下,他最终精神崩溃,在图宾根的一座塔楼里度过了后半生。直到20世纪,经过后世哲学家和诗人对其思想的重新阐发,他的生命和哲学的真正含义才被发现,他也由此成为德国思想界的一个神话。 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这位孤独诗人的一生。他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记录中透视出诗人生命中的困厄,用通俗、晓畅、才华横溢的传记写作手法引领读者接近这个世界文学和哲学经典中的未知之谜。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1770—1843),一个哲学、宗教和诗歌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天才,一个在生活中找不到立足点的孤独者。作为诗人、翻译家、哲学家、家庭教师、革命者,荷尔德林的一生都活在个人的和政治的紧张氛围中。在各种压力下,他最终精神崩溃,在图宾根的一座塔楼里度过了后半生。直到20世纪,经过后世哲学家和诗人对其思想的重新阐发,他的生命和哲学的真正含义才被发现,他也由此成为德国思想界的一个神话。 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这位孤独诗人的一生。他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记录中透视出诗人生命中的困厄,用通俗、晓畅、才华横溢的传记写作手法引领读者接近这个世界文学和哲学经典中的未知之谜。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1770—1843),一个哲学、宗教和诗歌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天才,一个在生活中找不到立足点的孤独者。作为诗人、翻译家、哲学家、家庭教师、革命者,荷尔德林的一生都活在个人的和政治的紧张氛围中。在各种压力下,他最终精神崩溃,在图宾根的一座塔楼里度过了后半生。直到20世纪,经过后世哲学家和诗人对其思想的重新阐发,他的生命和哲学的真正含义才被发现,他也由此成为德国思想界的一个神话。 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这位孤独诗人的一生。他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记录中透视出诗人生命中的困厄,用通俗、晓畅、才华横溢的传记写作手法引领读者接近这个世界文学和哲学经典中的未知之谜。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1770—1843),一个哲学、宗教和诗歌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天才,一个在生活中找不到立足点的孤独者。作为诗人、翻译家、哲学家、家庭教师、革命者,荷尔德林的一生都活在个人的和政治的紧张氛围中。在各种压力下,他最终精神崩溃,在图宾根的一座塔楼里度过了后半生。直到20世纪,经过后世哲学家和诗人对其思想的重新阐发,他的生命和哲学的真正含义才被发现,他也由此成为德国思想界的一个神话。 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这位孤独诗人的一生。他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记录中透视出诗人生命中的困厄,用通俗、晓畅、才华横溢的传记写作手法引领读者接近这个世界文学和哲学经典中的未知之谜。
展开
目录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1
出身。体面者。荷尔德林自尊自爱。生父和继父亡故,母亲孀居。童年的诸神。跟母亲的关系。科斯特林家族。神童谢林。
第二章..............................................................................................15
邓肯多夫。修道院日常生活。致克斯特林的书信。虔敬主义的灵魂考验。一个抗拒“尘世”的灵魂的自我宣言。
对自我迷失的畏惧。自由主义的毛尔布隆。初恋史。品达的飞翔和克洛普施托克的伟大。以诗人身份降生。
第三章..............................................................................................33
图宾根神学院。学习的兴趣。荷尔德林研习康德和斯宾诺莎。理智,以及心的根基。爱的宗教。友盟和“神的王国”。
黑格尔。谢林。神学院里的革命热情。“勇气守护神”。
第四章..............................................................................................50
创造性想象力的哲学加冕。自我授权。诗人同盟。马格瑙。诺伊弗。施托伊特林。早期颂歌,过于庄严。文学与生活。
荷尔德林不是浪漫派诗人。古希腊崇拜狂。席勒的《希腊诸神》与荷尔德林的古希腊。诸神的回归?《许珀里翁》创作的开始。
第五章.............................................................................................. 67
神学院时光落幕。政治动荡不安。伦茨。宁愿做家庭教师,而不是牧师。夏洛特·封·卡尔布。
荷尔德林在路德维希斯堡拜访席勒。埃莉泽·莱布雷特。告别以及动身前往瓦尔特斯豪森。
第六章............................................................................................... 81
瓦尔特斯豪森。从远方更新友谊。无足轻重的爱情故事。玛丽安娜·基尔姆斯。《许珀里翁》。第一部断片。
希腊“狂热”出现,长篇小说兴起。荷尔德林在读者中间寻找成功。《许珀里翁》的前言。乖僻性情和原罪。寻找业已实现的存在。
心醉神迷的多个瞬间,但都不长久。
第七章................................................................................................100
席勒出版《许珀里翁残篇》。与学生相处困难。自慰的问题。与卡尔布一家告别。耶拿。席勒所言“最喜欢的施瓦本人”。
与歌德不成功的相遇。费希特的“自我”与荷尔德林对存在的追寻。《判断与存在》。在哲学的影响下修订《许珀里翁》。
第八章................................................................................................121
突然动身离开耶拿。寻找对席勒的亲近,复又逃离。卷入哲学。折磨人的矛盾。自由哲学与青年谢林。哲学或诗歌。
《德意志观念论最古老的体系纲领》。一个新神话的创立及美好。
第九章................................................................................................ 138
《致自然》。遭到席勒拒绝。与苏赛特的恋情开始。巴德—德瑞堡的田园风光。色情作家威廉·海因泽担任看护人。
《阿尔丁赫罗和蒙福的诸岛》。法国的进军。政治失望以及对德意志文化民族的过度希望。自我断言的梦。被席勒接受的《橡树林》。
第十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威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