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7卷)
0.00     定价 ¥ 72.00
威海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9094442
  • 作      者:
    南怀瑾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4
收藏
内容介绍
《南怀瑾选集》 典藏版 第七卷 《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谋略,中国古代文化又称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用现代话讲,就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为总结历史的经验,南怀瑾先生曾就中国古代谋略做过系统讲析,其讲记以《历史的经验》为名,分为上下编。上编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下编是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的逐句串讲。《素书》名为黄石公所传,张良辅佐刘邦,兴汉灭楚,兵机谋略,多得是书之助,张良之后,此书不知去向,至晋,有人盗张良墓,于玉枕处发现此书,始得再传于世。《历史的经验》重在其中经义的阐发,并将近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铺注于原经文之后,供读者经史相参,从中悟得创业待人的道理。 《亦新亦旧的一代》为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南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中国文化泛言》汇集了南怀瑾先生历年来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总计72篇。分为儒家、易经、道家、经义、禅宗、密宗、健身、历史、其他等9大类,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了精深的阐述。内容涉及: 古代文献;诸家学术;社会变迁;文史掌故;经世治学;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蕴;易学源流;佛经大义;禅宗语录;密教修行;兵法谋略;阴阳术数;瑜伽气功;保健养生;诗词歌赋;古文今译;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辞典雅,见识独特。《南怀瑾选集》 典藏版 第七卷 《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谋略,中国古代文化又称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用现代话讲,就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为总结历史的经验,南怀瑾先生曾就中国古代谋略做过系统讲析,其讲记以《历史的经验》为名,分为上下编。上编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下编是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的逐句串讲。《素书》名为黄石公所传,张良辅佐刘邦,兴汉灭楚,兵机谋略,多得是书之助,张良之后,此书不知去向,至晋,有人盗张良墓,于玉枕处发现此书,始得再传于世。《历史的经验》重在其中经义的阐发,并将近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铺注于原经文之后,供读者经史相参,从中悟得创业待人的道理。 《亦新亦旧的一代》为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南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中国文化泛言》汇集了南怀瑾先生历年来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总计72篇。分为儒家、易经、道家、经义、禅宗、密宗、健身、历史、其他等9大类,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了精深的阐述。内容涉及: 古代文献;诸家学术;社会变迁;文史掌故;经世治学;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蕴;易学源流;佛经大义;禅宗语录;密教修行;兵法谋略;阴阳术数;瑜伽气功;保健养生;诗词歌赋;古文今译;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辞典雅,见识独特。
展开
目录
目录 《如何修证佛法》 出版说明 编者的话 再版说明 第一讲7 本讲缘起 释迦悟了什么 参考经典 解脱和悟道 倒因为果 见地修证及行愿 四加行 第二讲20 伪经之辨 《楞严经》的密因 心与缘 七处征心 八还辨见 五十阴魔 色阴 第三讲33 走火入魔 受阴 想阴 行阴 识阴 第四讲43 水老鹤 识阴 五阴及边际 妄想本空 四大解脱 佛说《法华经》 拈花微笑 第五讲61 《法华》和《庄子》的寓言 五千比丘离席 分段及变易生死 弹指八万四千劫 《序品》——东方现瑞 《比喻品》——火宅三车 《信解品》 《药草喻品》 《化城喻品》 第六讲75 《法华》与寒山 衣中宝 少欲及无欲 佛法与皇帝 永恒不变存在的真理 大医王 多宝如来和张商英 龙女成佛 第七讲85 十念法门 安般、止观、炼气 《安般品第十七》 正意、正身、正言 出息入息 气与两腿 罗云念安般 第八讲96 修持证果 初禅到四禅 结使和大阿罗汉 念身与白骨观 念佛与净土宗 念法与学理实践 念僧念圣贤僧 念戒守戒 念施念舍 念天及天堂 第九讲105 孟子的浩然之气 见思惑和结使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 六欲天道 断欲及炼气调息 瑜珈及密宗的修法 第十讲116 听息数息的问题 精气神、乐明无念与三界 空假中三止三观 密宗及修气 修脉 生命和宇宙法则 第十一讲127 达摩的理入行入 二祖安心 四祖与各宗派 五祖的时代 六祖的时代 即心是佛的流弊 小释迦仰山 临济四料简 第十二讲138 参话头 观心法门 三际托空 再说临济四料简 永嘉说三身 禅与《指月录》 生死问题 沩仰的对答 夹山悟道 第十三讲154 思想念头的流动 三际托空与现在心 四料简与火候 军事艺术和禅 夹山度洛浦 《宗镜录》悟道十问 洛浦三关 说临济 说曹洞 第十四讲170 不二法门与自然外道 真空顽空 真有假有 一切唯心和身心 说洞山 易卦和五位君臣 三种渗漏 说曹山 如来禅与祖师禅 五代的人才 第十五讲187 如何去身见 鸟飞式 再说修气 睦州的草鞋 说云门 三平偈 法身两般病 陈尚书宴云门 第十六讲198 顾鉴咦 法眼宗 见桃花悟道 围起来打 四禅、四大和三大劫 身心健康的修道 性相二宗 五遍行及五阴 意识和余力 第十七讲214 说圆悟勤 闻思修是什么 信之难 说定 昏沉定世间定 修定 修空与枯禅 修有与紧张 调整色身 第十八讲227 水火风三劫 三界天人 宇宙的灾难 人类自身的灾难 心法与色法 人体的三界 无住、无著、无愿 心体及其作用 心、意、识 变化气质 第十九讲237 第一障碍——身见 色身转变 不是绝对的时间 三灾与修持 四大种与色法 相续心 四禅八定和精气神 善人的凡夫禅 轻安、定、非定 第二十讲251 什么不是定境 专一作意 世间定及非世间定 有心地、无心地 生起和圆满 六位无心地 有余依涅?、无余依涅? 第二十一讲267 佛法在世间 《禅宗直指》——大事因缘 雪岩钦公案 高峰妙公案 修定的善巧 第二十二讲284 明心见性与三身 吕纯阳与黄龙南 重要的资粮 不能得定与出定 定境中的退位 现观与圣教量 第二十三讲295 幻相和眼通 四加行位 声闻乘的四加行 独觉乘的四加行 八万四千对治 习气次第断过 大般若大火炬 大乘的三有和涅? 把握行蕴 第二十四讲312 往生兜率天 第一义 四正断 未生令不生的不善 菩萨道的加行 顿根菩萨 四十六种魔 六度菩萨行 四种魔境 第二十五讲329 李长者的《合论》 妄念和情 性与情 济颠和林酒仙 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第二十六讲340 困在感觉境界 变成习惯的思 再说行阴 心不相应行法 说识阴 融通妄想与颠倒妄想 五阴解脱 打坐的前三秒 第二十七讲353 一知与色身 一知与思 修持的初步 作意、假观、所缘 假想产生的魔境 守着灵明清净 不守灵明清净 漏 任脉的变化 第二十八讲365 只有行愿 三千善行,数千功德 打开心结 情的慈悲与智的慈悲 动摇心行 如何转变气质 四重恩三途苦 检查再检查 行行重行行 附:三界天人表381 见思惑与三界九地、断惑证真之关联 《药师经的济世观》 出版说明385 前言386 再版说明388 讲经缘起389 太虚法师注解《药师经》391 通俗却不易懂的《药师经》393 从《法华经》了解《药师经》394 佛是大医王397 参透化城之喻398 能医众生病的法师401 烧戒疤的由来402 燃身供佛403 天下由来轻两臂405 现代化的讲经方式407 佛说《药师经》的地方与听众408 文殊菩萨请法409 燃身供养的真义413 东方净土为何呈现青琉璃色415 念经有无功德417 被十种业障缠缚418 极善思惟420 学佛修行的目的何在421 好远好远的东方422 佛的十个名号423 发愿是成佛之因424 发愿谈何容易425 自身光明照耀世界426 内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威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