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编 001
第一章 泰山高,抑或平地大? 003
第二章 幼年时的豪放不羁(上) 007
第三章 幼年时的豪放不羁(下) 013
第四章 “第一溺”及“第二溺” 019
第五章 从“第二溺”到“第三溺”的过渡期 023
第六章 “第三溺”:词章之习 029
第七章 从“第三溺”到“第四溺”的过渡期 035
第八章 “第四溺”及“第五溺”:佛老之习(上) 041
第九章 “第四溺”及“第五溺”:佛老之习(下) 047
第十章 王阳明性格的两面 053
第十一章 脱离佛老之学057
第十二章 悟道历程(上):直谏、下狱与流谪 065
第十三章 悟道历程(中):流谪时的内心生活 073
第十四章 悟道历程(下):气节、安心与立命 081
第十五章 摆脱生死的烦恼 087
中 编 093
第十六章 知行合一(上):格物致知之说 095
第十七章 知行合一(中):本论 101
第十八章 知行合一(下):评论 109
第十九章 知行合一与心即理 117
第二十章 天理(上):存天理—去人欲—圣人 123
第二十一章 天理( 中 ):天理与人欲的区别—省察克治 133
第二十二章 天理( 下 ):立志—天人合一 141
第二十三章 良知(一):王阳明学说的顶点—天理与良知 147
第二十四章 良知(二):本论 155
第二十五章 良知(三):致良知的工夫(上) 163
第二十六章 良知(四):致良知的工夫(下)173
第二十七章 良知与诚:致良知与诚意—至善与至乐 181
第二十八章 良知与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理想国家 189
第二十九章 良知与性(上):性之善恶 201
第三十章 良知与性(下):善恶之起源—理或性与气 209
第三十一章 一阳来复:政务与学问 221
下 编219
第三十三章 平定宸濠之乱 245
第三十二章 南赣巡抚 231
第三十四章 群奸诘难 255
第三十五章 百战归来白发新 271
第三十六章 晚年的精修和培养人才(上):对阳明学说的诽谤及传道的热情 279
第三十七章 晚年的精修和培养人才(下):学术修养的成熟与培养人才的事迹 293
第三十八章 两广巡抚—去世 30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