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0.00     定价 ¥ 65.00
威海市图书馆
  • ISBN:
    9787208141964
  • 作      者:
    许纪霖
  • 出 版 社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
  • 出版日期:
    2021.0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性中的认同,显然具有与西方不同的方式、特征和表现,虽然在全球性的普世现代性过程之中,与西方共享个人、国家、道德、宗教等这些共同的观念,但其背后的意蕴与西方颇为迥异,即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从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又具有普遍现代性的政治秩序与心灵秩序。 本书便以上认识为基础,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了并探寻了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并认为,这一秩序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转型完成,所以作者在全书最后提出了"新天下主义"的秩序模式,包括内政外交的详细方案,用民族国家来矫正中国传统天下观,集合二者优点以克服它们可能导致的恶性后果。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现代中国思想中的个人与国家认同"的最终成果。中国现代性中的认同,显然具有与西方不同的方式、特征和表现,虽然在全球性的普世现代性过程之中,与西方共享个人、国家、道德、宗教等这些共同的观念,但其背后的意蕴与西方颇为迥异,即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从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又具有普遍现代性的政治秩序与心灵秩序。 本书便以上认识为基础,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了并探寻了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并认为,这一秩序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转型完成,所以作者在全书最后提出了"新天下主义"的秩序模式,包括内政外交的详细方案,用民族国家来矫正中国传统天下观,集合二者优点以克服它们可能导致的恶性后果。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现代中国思想中的个人与国家认同"的最终成果。中国现代性中的认同,显然具有与西方不同的方式、特征和表现,虽然在全球性的普世现代性过程之中,与西方共享个人、国家、道德、宗教等这些共同的观念,但其背后的意蕴与西方颇为迥异,即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从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又具有普遍现代性的政治秩序与心灵秩序。 本书便以上认识为基础,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了并探寻了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并认为,这一秩序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转型完成,所以作者在全书最后提出了"新天下主义"的秩序模式,包括内政外交的详细方案,用民族国家来矫正中国传统天下观,集合二者优点以克服它们可能导致的恶性后果。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现代中国思想中的个人与国家认同"的最终成果。中国现代性中的认同,显然具有与西方不同的方式、特征和表现,虽然在全球性的普世现代性过程之中,与西方共享个人、国家、道德、宗教等这些共同的观念,但其背后的意蕴与西方颇为迥异,即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从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又具有普遍现代性的政治秩序与心灵秩序。 本书便以上认识为基础,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了并探寻了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并认为,这一秩序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转型完成,所以作者在全书最后提出了"新天下主义"的秩序模式,包括内政外交的详细方案,用民族国家来矫正中国传统天下观,集合二者优点以克服它们可能导致的恶性后果。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现代中国思想中的个人与国家认同"的最终成果。中国现代性中的认同,显然具有与西方不同的方式、特征和表现,虽然在全球性的普世现代性过程之中,与西方共享个人、国家、道德、宗教等这些共同的观念,但其背后的意蕴与西方颇为迥异,即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从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又具有普遍现代性的政治秩序与心灵秩序。 本书便以上认识为基础,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了并探寻了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并认为,这一秩序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转型完成,所以作者在全书最后提出了"新天下主义"的秩序模式,包括内政外交的详细方案,用民族国家来矫正中国传统天下观,集合二者优点以克服它们可能导致的恶性后果。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现代中国思想中的个人与国家认同"的最终成果。
展开
目录
导论 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第一章 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第二章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第五章 两种国家认同: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中编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国家建构:权力还是权威?
第七章 “魏玛时期”的国家建构与代表性危机
第八章 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
第九章 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
第十章 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来源
第十一章 新儒家的治国方案

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
第十三章 国家建构中的地方认同
第十四章 五四: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运动
第十五章 新天下主义与中国的内外秩序

参考文献
后记导论 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第一章 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第二章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第五章 两种国家认同: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中编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国家建构:权力还是权威?
第七章 “魏玛时期”的国家建构与代表性危机
第八章 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
第九章 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
第十章 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来源
第十一章 新儒家的治国方案

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
第十三章 国家建构中的地方认同
第十四章 五四: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运动
第十五章 新天下主义与中国的内外秩序

参考文献
后记导论 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第一章 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第二章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第五章 两种国家认同: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中编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国家建构:权力还是权威?
第七章 “魏玛时期”的国家建构与代表性危机
第八章 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
第九章 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
第十章 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来源
第十一章 新儒家的治国方案

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
第十三章 国家建构中的地方认同
第十四章 五四: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运动
第十五章 新天下主义与中国的内外秩序

参考文献
后记导论 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第一章 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第二章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第五章 两种国家认同: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中编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国家建构:权力还是权威?
第七章 “魏玛时期”的国家建构与代表性危机
第八章 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
第九章 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
第十章 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来源
第十一章 新儒家的治国方案

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
第十三章 国家建构中的地方认同
第十四章 五四: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运动
第十五章 新天下主义与中国的内外秩序

参考文献
后记导论 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第一章 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第二章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第五章 两种国家认同: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中编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国家建构:权力还是权威?
第七章 “魏玛时期”的国家建构与代表性危机
第八章 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
第九章 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
第十章 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来源
第十一章 新儒家的治国方案

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
第十三章 国家建构中的地方认同
第十四章 五四: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运动
第十五章 新天下主义与中国的内外秩序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威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